<h1>第191章</h1>
【曹操还写了不少游仙诗,但这些诗这不同于一些人消极避世的思想,而是祈求长生,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完成大业!】
【但他又是非常现实的,他非常明确的意识到人的寿命不是天注定的,“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年寿短长并不全由于天命,人的努力也很重要。并积极地表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天幕中出现了曹操的诗,平行时空的观众们看的异彩连连!
“政通人和,物阜民丰。”
“这就是大同世界。”
“他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实现这样的理想世界。”
“文如其人?”
“还是文过饰非?”
始皇再次与曹操同感了:朕也同此忧虑啊,一旦朕龙驭宾天,大秦能交到谁的手里!
始皇眼神微垂,看向站在下首的扶苏……
e=(′o`*)))唉!
今天又是嫌弃儿子的一天,扶苏虽有所进步,但却还是远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对理想世界的憧憬,正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
【当时的东汉朝廷,皇帝昏庸无能,官吏作威作福,宰相大臣只知争权夺利,官吏选拔只看家室钱财。法律形同虚设,牢狱人满为患。朝廷不惜民力,劳役无度,兵祸连结。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曹操看到了时局之危,也有魄力在自己的治下实现太平盛世,这才是曹操区别与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
【而曹操对文学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汉代文人的思想被禁锢了三百多年,文学成为儒学的附庸,他们只会写歌功颂德的赋,或是没完没了的给儒家经典注释,几乎没有流传千古的诗赋。】
汉武帝:“大汉没有流传下去的诗赋吗?”
司马相如老实答道:“回陛下,天幕提到的汉赋只有贾谊的《过秦论》。”
他们这些汉赋四大家都被天幕一句话带过了。
东方朔:我连四大家都排不上号呢,委屈,想哭……
【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世人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折。传统儒学失去了统治地位和支配思想的力量,故而文学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文学不再是阐述经义的工具,而是反应现实、抒发感情的途径。】
评论区
“儒家的正统思想在汉末战火中轰然崩塌!”
“皇帝需要仰仗权臣的鼻息才能活下去,这可不符合儒家的道德。(* ̄︶ ̄)”
“儒家不仅失去了权威,也不再是道德的标杆。”
“一切都在崩溃,一切都在重生。”
“不得不说,这是文学史上的幸运。”
第177章 三分天下
【曹操不仅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政治领袖,作为当世豪杰,他非常喜欢以诗言志,这样的导向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气氛。他统一北方后,十分注重文治,对文士礼遇有加,身边很快便聚集了以“建安七子”为首的一大批文人!】
评论区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繁荣时期。”
“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得以发展,七言诗从此开创。”
“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以外,都与曹操相谈甚欢,引为知己。”
王粲无不感慨道:“吾等都经历过过去的离乱之苦,如同无根飘屏在乱世中沉沦,若不是丞相雄才伟略平定中原,哪有我等如今的安稳生活。”
只是,他们也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不想只做文学之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