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97章(1 / 2)

<h1>第197章</h1>

曹丕受教,他知道汉朝的制度已经过时了,但他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魏朝的道路。

这样想来,秦皇汉武真是太强大了,他们怎么就能创造出那么多,沿用数百上千年的制度呢……

评论区

“《三国志》里面对曹丕的评价还是不错的: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虽没有达到古代圣王的标准,也已经算合格了。”

“南北朝的评价则是:有才,但德行不够好。”

“到了唐朝对曹丕的评价就变味了,唐朝史学家宣称: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没有一个好词。”

“宋朝后,更是直线下降,宋朝编写的史书将曹丕赐死甄夫人的事大肆渲染,以家事代替国事。但一个皇帝的功过应该看他治国理政的能力,更应该看他治下百姓的生活状况。”

“汉末群雄的二代中,曹丕算是最好的了。”

“也是因为甄夫人死的太离奇了,所以才会给了后世那么多写作素材。”

“《魏书》中说,甄夫人是生病死的,其他史书却说甄夫人是因年老色衰被曹丕厌弃后赐死的。她是曹丕正妻,却没有被立为皇后,她死的时候,长子曹叡已经十七岁了,而后,直到曹丕病重曹叡才被立为太子,很难说这其中没有什么猫腻。”

“曹叡登基后,大肆追封舅家,以纪念自己的母亲,对父亲和郭太后就不太礼貌了。”

“不论如何,魏朝的开国之君却容不下一个妇人,这也是不容辩驳的事实。”

……

曹操呵斥道:“你在想什么,孤一清二楚,不就是顾忌她过去的经历,不想让人说大魏皇后是再婚吗。但你既然做了就要认,便是篡改了史书,也不可能磨灭所有的痕迹,倒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还能得个大度的名声。难道那么大的后宫还养不下一个妇人!”

原来如此,曹叡看父亲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

曹丕:……

【曹丕死后,太子曹叡继位为帝,史称魏明帝!】

【曹叡自幼博学多识,过目不忘,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小小年纪便跟着曹操上朝议事,堪称三国版的“好圣孙”!】

曹操看着站在自己身边的孙儿,很是满意,“叡儿得了明帝的谥号,可见汝行事稳妥,做的还不错。”

上一个得了这个谥号的可是汉明帝刘庄!

曹叡腼腆一笑:“多谢祖父夸赞,叡儿一定会做的更好的。”

【曹叡二十三岁继位,三十五岁逝世,在位十二年。】

曹丕皱了皱眉:“你怎么才活了三十五岁,还不及父亲?”

曹叡:……

【他处事冷静,明识善断,深谙制衡之道,借着战事将曹休、曹真、司马懿等人调往边疆,降低了他们对朝政的影响力。很快便架空了几个辅政大臣,独掌大权,政由己出,独断专行!】

评论区

“曹叡当政的时候可没有所谓的权臣,就连司马懿也得乖乖听话。”

曹操:“叡儿继位之时早已及冠,本就不需辅政大臣。”

曹丕:“父亲,这句话的关键难道不是司马懿吗?”

【曹叡在位期间,战事频繁,他任用司马懿、曹真等人抵御诸葛亮北伐,抵抗孙权对合肥的袭扰,安定北疆,平定燕国叛乱,这些对外战争都取得了胜利。】

诸葛亮震惊:北伐失败了!

孙权:天幕,再提合肥之战就不礼貌了!

评论区

“但石亭之战,魏国可是败了。”

“曹魏政权交接之时,东吴悍然发动攻势,东吴周鲂诈降曹休,表示愿意归降曹魏,曹休中计,派出十万大军前往皖城接应周鲂,被早已埋伏好的孙权大军三路包围,两军于石亭爆发大战,此战东吴大获全胜,曹休损兵折将。”

“此战后,直到24年后,曹魏才再次主动发动对东吴的大规模攻势。”

曹操:突然想起了赤壁之战的黄盖……

曹丕:东吴惯会用这些小计俩。

曹休:某居然被诈降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