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09章(1 / 2)

<h1>第209章</h1>

“曹爽与其党羽不加防备,司马懿却暗中谋划,联合朝臣。”

……

【这便是高平陵政变的两方主角,曹爽蠢而不自知,司马懿却隐忍不发,一出手便是杀招!】

【通过这次政变,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清除了以曹爽为代表的曹氏宗族的势力,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权利,控制曹魏政权,为日后的司马氏篡魏打下了基础。】

评论区

“这场政变本来是蜀汉和东吴最好的好机会,曹爽的党羽及曹氏宗亲被牵连的高达七千多人,就连征蜀护军夏侯霸,也因为与曹爽的亲戚关系,被迫逃亡蜀汉。”

“夏侯霸是夏侯渊的儿子,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夏侯渊的侄孙女,所以刘禅就对夏侯霸说,他的皇子也是夏侯家的血脉,收买人心的一把好手。”

……

【高平陵政变后,忠心曹魏的臣子不愿对乱臣贼子俯首称臣,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相继发动了三次叛乱,反抗司马氏专政,史称“淮南三叛”。】

【公元251年,太尉王凌、兖州刺史令狐愚试图推翻曹芳和司马懿的统治,另立年岁较长(57岁)的曹彪为帝,结果事败被杀,三族尽诛!】

【此后不久,司马懿病重,恍惚间梦到王凌等人,惊惧过度,病死于洛阳,享年七十三岁。】

曹真忍不住大喝一声:“好!”

我儿子是草包,但也不妨碍我因仇人之死而欢呼!

【公元255年,扬州刺史文钦、毌丘俭起兵寿春,矫诏以太后的名义讨伐司马师,司马师帅十万大军征讨,大破淮南军,毌丘俭被杀,文钦投靠东吴。】

【同时司马氏也损失惨重,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加上他的眼睛本来就有瘤疾,经常流脓,一番惊吓后致使眼睛震出眼眶,最后痛死于许昌。】

曹休:“真解气!”

第194章 三家归晋

【司马师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继承他的权势地位,独掌大权。】

【公元257年,在司马昭、贾充明里暗里的逼迫下,征东将军诸葛诞反于寿春,向孙吴称臣。司马昭率军26万征讨,寿春城破,诸葛诞兵败被杀。自此,有心支持曹魏的军事力量都被消灭殆尽!】

王陵、诸葛诞等人立刻向各自的主君请罪,不论原因是什么,他们擅自出兵就是对上位者的挑衅。更何况,他们还没有成功……

曹操、曹丕自然不会怪罪他们,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事实证明,他们才是真正忠于曹魏的臣子。

曹操:“这‘淮南三叛’之名定是后世的晋朝强加上去的,王凌等人分明是有节义的君子。”

曹丕也点头赞同:“有古之义士之风!”

贾诩:“司马昭想要清理忠于曹魏的势力,才会逼反诸葛诞。”

曹操:“文和言之有理,司马氏阴险狡诈,防不胜防。”

【这三次兵变的失败,使司马氏成功铲除了拥护曹魏的势力。此后朝廷上再没有实力派大臣支持曹魏,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而这些忠于曹魏的大臣,都被后来的晋朝当做叛逆,写入青史……】

曹操的心情极其不悦,这才多少年,曹魏的臣子便投向了司马懿的麾下。

若是北方诸军能响应淮南义军,司马氏还能稳坐中枢吗!

文帝曹丕也想到了这些,他的思绪更深一层——朕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一味防备自己的兄弟,却将天下拱手让给外人。

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九泉之下面见父亲!

不用百年之后,曹丕很快便从天幕上看到了另一个位面老父亲的训斥……

【公元252年十月,吴大帝孙权病亡,东吴政局面临前所未有的动荡。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刚刚接过父亲权利的司马师准备发兵伐吴!】

曹操瞪大眼睛:“孙权小儿居然活了这么久!”曹魏的掌权者都换了好几轮了,现在上位的是他的曾孙!

刘备震惊:“孙权居然熬死了司马懿!”蜀汉也经历了数次权利交接,尚书令换了好几个。

孙权露出微笑:安心了,孤还挺长寿的。

孙策皱眉:“可是弟弟为何没有趁着曹魏的动荡起兵北伐呢?”

周瑜:“怕是东吴内部也不安稳吧。”

少年孙权狠狠地皱了皱眉,若是连曹操的曾孙都打不过,那可就太丢脸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