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40章</h1>
评论区
“王猛来自青州,就在他出生的两年前,青州被石勒攻破,三万降卒被屠杀。”
“王猛出生时,后赵已经席卷中原,与东晋对峙于淮河。”
“他生长的年代正好是后赵石虎到冉闵统治时期,汉人的生活环境极其艰难!”
“王猛这样寒门出生的汉人在当时是没有出头之地的,东晋看出身,胡人看血统,王猛哪个都沾不上……”
王猛:这些年被埋没的人才何其多,某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诸葛亮赞了一句:“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刘备:“天幕如此渲染,想来他找到了明主。”
诸葛亮叹道:“北方的百姓太苦了,中原大地急需一位豪杰振臂一呼,统一天下!”
【王猛出仕时恰逢桓温北伐,当时北方大地战乱频繁,后赵一年之中帝位三易,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政局混乱不堪。很快北方分裂为前秦、前燕,整体局势对东晋极为有利。】
【桓温大军一路打下洛阳,北方大地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他们希望桓温能够带领东晋大军克复中原,统一天下!】
【汉人出身的王猛自然也会对桓温有所期待,他带着满腔的希望来到桓温的大营,扪虱而谈,一番交谈下桓温惊为天人。但王猛却敏锐地看到了东晋朝廷的弊端,看到了桓温隐藏在北伐背后的勃勃野心——这不是他想要的主公!】
评论区
“桓温打下洛阳后,本该一鼓作气继续进攻,他却驻军灞上观望局势。王猛看出桓温既想建立丰功伟业,为自己更进一步积攒威望,又不想消耗自己的力量为东晋做嫁衣的心态。”
“养寇自重!”
“王猛不想跟着桓温帮他谋朝篡位。”
【后来,王猛经人介绍认识了苻坚,苻坚正处于被苻生忌惮提防的境地,急需破局之法。两人一见如故,苻坚将王猛留在自己身边,继位后拜为中书侍郎,参掌机要,王猛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明主!】
评论区
“苻坚将王猛比作他的诸葛亮。”
“苻坚对王猛的器重进一步缓和了胡汉之间的矛盾。”
苻坚:“景略(王猛字)不仅是朕的诸葛亮,也是姜子牙,管仲,子产……古之贤人都比不过卿!”
前秦群臣:啧…好酸!
王猛:我便是诸葛亮转世,也架不住主公不听话啊…
【当时的前秦朝野混乱,京师附近也有豪强横行,不服管教。王猛上任后,重申法纪,惩恶扬善,将其中闹得最凶的官员抓起来,当街鞭打致死。王猛坚持乱世当用重典的法治观念,便是当朝国舅也被王猛先斩后奏,只因他仗势欺人,横行不法,鱼肉乡里,欺压百姓……】
评论区
“王猛擅杀大臣,先斩后奏,若不是苻坚全力保护,他早就被群臣吃了。”
“乱世用重典,如果没有严苛的律法,前秦会变成第二个后赵……”
【因为他的执法不阿,铁面无私,精明强干。在三十六岁那年,王猛连升五级,直做到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等,权倾内外!】
【这也让前秦的老贵族们心有戚戚,恨得咬牙切齿,他们豁出命去跟着苻洪、苻健打天下。如今正要享受胜利的果实,却被王猛连根斩断。因此在王猛步步高升之时,他与老贵族的矛盾也愈发激烈。】
【姑臧侯樊世仗着自己的功劳最先跳了出来,他讥讽王猛没有功劳却想摘桃子,比他们还要先一步位列中枢。为了与王猛争权,樊世不论对错将王猛的提议一概否决,王猛为其解释其中厉害关系,反倒迎来了对方的拳打脚踢。】
评论区
“苻坚听说樊世与王猛势不两立,就要下手为自己的心腹除去隐患,他设了个圈套,樊世果然一头撞了进来,当着皇帝的面殴打王猛,被苻坚抓住把柄,直接处死!”
“凡是老贵族对王猛的诋毁,苻坚一概不听,更甚者直接将其治罪,就是这么任性。”
“他甚至为了王猛当堂鞭打老臣。”
“苻坚与王猛的君臣之情堪称千古佳话,他们名为君臣,情同兄弟。”
“苻坚对王猛才是真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