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55章</h1>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改拔拔氏为长孙氏……大力提倡胡汉通婚,皇室带头聘娶汉人女子为妻。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
评论区
“当时的洛阳聚集了全国的文化精英,就连南朝人都在感慨: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到元恪在位时,洛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拓跋宏:“矫枉必须过正!”
冯太后却看到了随之而来的反抗浪潮,不得不说,拓跋宏的魄力真大,她都不敢实行这么激烈的政策。
【但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利益受损的鲜卑贵族开始了自己的反击,孝文帝的太子元恂不喜欢汉学,不说汉话,顽固的保持着鲜卑习俗。因为自身体格肥大,对洛阳的炎热气候也不适应,他经常想要偷偷回到平城。趁着孝文帝出巡之际,元恂带着三千骑兵逃亡平城。】
【元恂的出逃被元俨及时阻止,孝文帝却怒不可遏,亲自对太子施以杖责,直打的皮开肉绽,才拖出门外。孝文帝不能容忍太子的忤逆行为,更担心将来太子继位后开历史的倒车,将汉化成果统统抛弃。于是,元恂被废黜太子之位,被逼自尽,时年十五岁。】
扶苏对元恂的行为极为不解,你若是不赞同皇帝的做法,应当光明正大的提出来,说服皇帝,怎么能私自出逃!
刘彻教导年幼的太子:“看到了吗,这个元恂就是个笨蛋,他被鲜卑旧贵族忽悠傻了,当了这个出头鸟。”
孝文帝元宏:太子这么愚蠢,朕怎么敢将皇位交给你!
【元恂之死并没有打消那些鲜卑旧贵族的野心,以恒州刺史穆泰为首的旧贵族反对一切汉化举措,不满孝文帝对汉人的重用,屡次掀起反抗的浪潮,阴谋推举阳平王元颐为首领,起兵叛乱。元颐是个聪明人,他一边稳住旧贵族,一边将此事密报朝廷。】
元颐:自汉化后,天下百姓归心,君权高度集中,百万大军都在皇帝手中。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的蠢货,自己想死不要连累本王!
反正,不论有没有汉化,他这个皇室子弟的权利都没有受到波及。
【孝文帝任命元澄为帅,秘密赶往平城,出其不意瓦解了叛军斗志,叛军束手就擒。】
评论区
“孝文帝还是给他们留了点面子,以鲜卑旧贵族和少数民族酋长不喜欢炎热的环境为由,允许他们秋天到洛阳,春天回草原,时称:雁臣。”
第238章 南北对峙
【孝文帝迁都洛阳本就是以南征为借口,完成国内的改制后,他开始了对外征伐之路。】
【自拓跋焘统一北方,南朝便不断遭受到北方的军事威胁。洛阳正是南朝与北魏交战的前线,孝文帝立足洛阳,时刻寻找时机,兴兵淮北!】
【此时的南朝统治者已经变成了南齐!】
【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生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多次参与元嘉年间的对外作战,宋明帝刘彧在位时担任右军将军,刘彧去世后,萧道成成为辅政大臣。公元479年,萧道成自立为帝,建国南齐。】
评论区
“萧道成是萧何的二十四世孙。”
刘邦嘿嘿一笑,意味深长的看着萧何。
萧氏子弟取代刘氏,我们的子孙后代还有这样的渊源……
萧何嘴角有些抽搐,几百年都过去了能不能不要q我!
“刘裕的子孙留在南朝的都被斩草除根,就像曾经刘裕对东晋做的一样。”
“刘宋享国五十九年,已经是南朝国祚最长的朝代了。”
刘裕:“哎……”
他看明白了,开国是建立一个朝代最简单的事!
【萧道成借鉴了南朝宋灭亡的教训,施政宽和,提倡节俭,他以身作则,将皇宫中的金铜器具都换成铁质。继续推行刘宋的检籍法,整顿户籍,与北魏交好,维护边境安定。】
萧道成:“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
【萧道成继位之时已经五十三岁,在位仅四年便因病逝世。太子萧赜继承父亲的遗志,厉行节俭,不喜宴游,与北朝交好,减少军事开支。他在位的十一年,社会较为安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萧道成:……
好吧,太子做的还不错。
【当时南朝的富人为了免除赋税,纷纷向官吏行贿,在官府的籍贯上伪造父祖爵位,伪装成不需要服役的士族。这种事情,在宋朝时便比比皆是。仅在公元467年到476年,伪造户籍的就有七万多户,就连军功都有三分之二是假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