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80章</h1>
评论区
“这次进攻两军还没有实质性的接触,隋军就被天气打败了。”
“陆军因为大雨,缺衣少食,士兵感染疾病。水军遭到海风,大量船只沉没,最后安全回来的隋军只有十之一二!”
“此战就像是数年后三征高句丽的预演,预示了隋军的结局……”
【大业三年,高句丽暗中与突厥结盟,背叛宗主国隋朝,隋炀帝发现后勃然大怒!】
评论区
“高句丽的使臣刚到突厥面见启民可汗,就被杨广的巡游队伍堵住了去路。”
“启民可汗不敢欺瞒隋朝,直接将此事告知了杨广。杨广给了高句丽警告一次,希望他们能够吸取教训,只要高句丽服从隋朝的领导,可以既往不咎。”
“但高句丽野心膨胀,根本不想臣服于隋朝。”
“若不是此时隋朝正在谋划消灭吐谷浑,高句丽就要面对大军压境了!”
“隋军/高句丽:不要过来啊!”
【大业八年,隋朝完成了对其他方向的征讨,国内尚算安定,杨广借口高句丽王不肯入朝觐见,打着收复辽东故土的旗号,发兵征讨高句丽!】
【攻打一个两面三刀,随时准备背刺中原王朝的小国,本是应有之义,但为何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却能拖垮整个隋朝,这一切还要归罪于隋炀帝杨广的一意孤行!】
评论区
“杨广的命令让人认为他根本不懂军事!”
“遥控微操真是古今‘战术大师’的一惯操作!”
……
【杨广下令征召天下军队,无论远近,都要自行前往涿郡汇合,又征召江淮之地的百姓运送军需前往涿郡。刚建好的大运河上船只绵延长达千里,数十万民夫来往于南北,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幽州总管负责在东莱督造海船,因监工催逼甚急,造船工匠日夜泡在水中,腰以下的部位全部溃烂腐败,甚至生出蛆虫,十之三四的人都因此而死!】
【隋军总共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二百多万民夫,水陆并进,计划于平壤会师!这是杨广第一次征讨高句丽!】
杨坚:“征讨高句丽最难的便是克复当地气候,狭小的辽东平原如何能承受一百多万将士!”
独孤伽罗:“一个小小的高句丽,何至于用举国之力征伐!”
【开战前,杨广命令前线将领不得擅自进攻,必须得到他的命令才能行动。此令使得隋军在战场上十分被动,前线将领每一个决定都必须派人去后方征求隋炀帝的意见,以至于延误军情,给了高句丽充足的准备时间。】
评论区
“杨广打的旗号就是吊民伐罪,而不是为了功劳名声,为了防止将领贪功冒进,他要求三路将领相互配合,所有攻击行动都要听皇帝的命令!”
“当时世家大族在北朝世代为官,从北魏到西魏,从北周到隋朝,堪称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他们的势力已经严重威胁到杨广的皇位,他也是为了集中皇权,才下这样命令吧!”
“我们不知杨广的出发点是不是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那是大军交战的前线,数百万将士的性命,不能因为杨广的权谋手段而白白葬送!”
“而且,杨广并没有指挥大军作战的能力与经验,人菜瘾还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刘邦冷笑:“就连朕都只能指挥十万大军,杨广这个毛头小子哪来的自信!”
韩信嘲讽道:“无知者无畏!”
刘邦想起白登之围:老子怀疑你在内涵老子,而且还有证据!
【大战伊始,隋军修建浮桥强渡辽河,浮桥尚未修好,高句丽便发动了突袭,隋军被半渡而击,死伤惨重!】
【但开局的失利并没有影响隋军的进攻,百万大军压境让高句丽只能固守辽东城,不敢试其锋芒!】
评论区
“连续五个月的包围进攻,隋军都没有攻下辽东城。”
“对此,高句丽一定很感谢杨广!”
“杨广一边下令攻城,一边又命令诸将,如果高句丽投降,就立刻停止进攻,对其进行安抚。我们是天朝上国,不能欺负弱小。(呕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