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95章</h1>
【最终,李子通以江都为依仗,建立吴国,自立为帝!】
【此时,李渊已经消灭了薛举、李轨,开始谋求关东,本着远交近攻的策略,李渊派遣使者劝降杜伏威,杜伏威权衡利弊后,在武德二年九月归降唐朝。】
评论区
“杜伏威只是名义上的投降,关中与江淮隔着洛阳的王世充,和黄淮地区的农民军,李渊根本无法命令杜伏威,也无法干涉杜伏威的军事行动。”
“但当时的李唐远没有统一天下之势,老巢太原还被刘武周占据,窦建德、王世充正在蚕食李唐的地盘,李渊能不能保住关中还是个未知数呢,其势力比杜伏威也强不了多少。只能说杜伏威有眼光,一眼就看中了潜力股!”
“杜伏威并无统一天下的志向,他的起义只是形势所迫,他想要的与翟让一样,在乱世中保全自身而已。”
杜伏威:天幕深得吾心!
第276章 隋末乱世
【得到江都的李子通带着全部兵力进攻沈法兴,沈法兴不敌很快便败了,就在两军死战之时,杜伏威也出手了。他以辅公祏为主将,进攻李子通刚刚得到的丹阳(今南京),但他没有想到沈法兴败的如此之快,丹阳尚未攻下,便迎来了李子通的主力大军!】
评论区
“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辅公祏背水一战,他下达了严酷的军令:前阵有胆敢后退的,后阵斩前阵,在后方大刀的威胁之下,江淮军人人奋勇,气势压倒了李子通,李子通败退。”
“结果,辅公祏打的上了头,对李子通的败军紧追不舍。他忘记自己兵力弱小,被逼到绝路上的李子通拼死反击,打败了辅公祏,辅公祏从追击者变成了逃跑者……”
“无语……”
“当天晚上,李子通因为胜利产生了轻敌思想。被辅公祏的部下王雄诞偷袭,李子通猝不及防之下,迅速溃败,几万大军一夜之间跑了个干净!”
“这就是菜鸡互啄吗!”
平行时空各个朝代的大将:谁说不是呢!
李世民:“噗……不曾想江淮之地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朕都不知道呢!”
魏征死亡凝视:“为君者当喜怒不形于色!”
李世民:“……”
【此战决定了江淮地区的霸主地位,杜伏威先胜后败最后胜利,击败了十倍于己的李子通主力,整个战役的发展堪称戏剧!】
【战败后,李子通无奈之下只能放弃江都,向南撤退,江西之地尽归杜伏威所有。李子通势力大减,不敢与杜伏威硬钢,再次将矛头转向沈法兴。沈法兴尚未恢复元气,便被李子通彻底击败,江淮三大势力之一的沈法兴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沈法兴掐指一算,他从起兵到败亡才三年时间:“mmp!”
【武德三年,唐朝封杜伏威为吴王,赐姓李。武德四年,杜伏威为永绝后患,再次进攻李子通,李子通大败,被杜伏威俘虏,软禁于长安!】
评论区
“李子通建立吴国,杜伏威被封为吴王,一山不容二虎,他们终有一战!”
“李子通被杜伏威打怕了,有些草木皆兵,看到对方军营晚上灯火通明,旗鼓招展,以为对面有十万大军,自行烧了自己的营寨,连夜撤退。”
李子通不敢置信:“某居然败了!”难道我的余生都要被软禁在长安了吗?
【自此,杜伏威成为江淮地区的霸主,统一江南之地,他的大老板李唐更是已经消灭王世充、窦建德,天下局势大定,各中小势力纷纷投降唐朝。】
【武德五年,杜伏威被征召到长安,入朝为官。但就在第二年,留守江淮的辅公祏打着杜伏威的名号起兵反唐!】
杜伏威像是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好”兄弟一样,“某还在长安,你怎么就敢打着某的旗号起兵!”
辅公祏没有说话,但他心里也颇为不平静:这就是你口中的好兄弟?你去了长安,入朝为官,可曾想过我的未来!
评论区
“李世民平定刘黑闼和徐圆郎的叛乱后,便陈兵淮河,在杜伏威的眼前耀武扬威。”
“此时,能对李唐造成威胁的也就只有杜伏威了,杜伏威不想成为李唐的下一个进攻目标,直接滑跪,上奏请求入朝。”
“杜伏威将军队交给了义子王雄诞,带着少数亲信朝见李渊,李渊投桃报李,封其为太子太保,位在李元吉之上!”
“已经被软禁在长安的李子通见杜伏威被留在长安,预计江淮军群龙无首,这是他最好的机会,可惜在他逃跑到蓝田的时候就被唐军发现了。”
“李子通待下宽厚,深得人心,若是他回到江淮,定能东山再起。”
“可惜,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唐朝已经统一了北方,南方便翻不起什么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