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08章(1 / 2)

<h1>第308章</h1>

……

唐初的君臣有些不自在,毕竟他们这些自诩青史留名之人还没有得到后人的祭祀,一个女子却压在了他们的头上。

文成公主的人生轨迹也给唐朝的贵族女子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只要不怕吃苦,在哪里都能蹚出一条堂皇大道!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藏王,他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功勋卓著!】

评论区

“松赞干布被视为是观世音的化身,三大法王之一。”

“上有首领如即松赞干布之深沉,下有大臣如禄东赞之贤明,为首领者替天行道,为大臣者泽被大地,权位威严,治理有方,外蕃咸服,内政修明,黔首黎民,尊卑有次,征敛有则,居处受益,”

“吐蕃昔无文字,松赞干布此时始命制定;建立法律官服,权别大小,职分高低,奖励忠贞,惩处悖逆。”

“吐蕃的史书中如是记载!”

【松赞干布在位期间坚持与周边邻国睦邻友好,致力于维护与唐朝的亲密关系。后来,吐蕃与大唐虽然摩擦不断,但两族的友谊一直持续了下去,两族人民都将自己当做一家人。】

评论区

“唐朝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入藏,进一步巩固了唐朝与吐蕃的舅甥之谊。”

“唐朝与吐蕃之间一共有八次会盟,直到唐朝灭亡后,吐蕃的统治者依旧称呼宋朝的皇帝为舅舅。”

“公元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是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历史证明。”

“唐太宗去世后,还将包括松赞干布在内的十三个少数民族的首领的石像陈列于昭陵之中,让他们在地下世界守护着大唐!”

“当然,两国之间也不总是友好的。”

“会昌年间,吐蕃的赞普被杀,当时的宰相立王妃娘家侄子为赞普,还没有向唐朝汇报,引发了吐蕃臣民的不满,被部下群起攻之!”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四川,大量抽调西部边防的军队平定战乱,导致西部边陲空虚,吐蕃趁机占据陇右、河西大片地区,南方边界也扩张到了恒河沿岸。”

“当时的赞普四面出击,迅速扩大地盘。”

“直到一百年后,张议潮发动起义,带着唐人重返中原,河西、陇右才重新回到唐朝的怀抱。”

“但频繁的战争也削弱了吐蕃的国力,进入公元9世纪后,吐蕃由盛转衰,不再向外扩张。”

李世民心里一沉:“又是安史之乱!”

长孙无忌:“为何要抽调边军平乱,难道中原地区已经没有兵力了吗?”

房玄龄:“大唐实行府兵制,将士亦兵亦农,若是府兵制产生问题,中原地区的农业制度也会面临崩溃!”

一时间,太宗君臣面面相觑,他们都想到一个可怕的猜测,只是没有人敢说出来!

【中原地区陷入藩镇之乱时,吐蕃也面临着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王室互相厮杀,将领拥兵称雄,彼此争斗,百姓民不聊生,吐蕃即将四分五裂!】

【公元869年,一场农民与奴隶的大起义席卷西藏,到877年,吐蕃境内的王室、贵族、大小奴隶主几乎被诛杀殆尽,吐蕃灭亡!】

天幕下的观众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尤其是王侯贵族,更是心惊胆战!

农民起义居然会诛杀贵族,这在唐朝之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评论区

“这是吐蕃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奴隶大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吐蕃的奴隶制社会。”

“历代赞普王陵被起义军瓜分并大肆挖掘,只有松赞干布的陵幕被奴隶军首领没庐氏和久氏(党氏)分得,幸运的没有被挖掘,一直保存到今天。”

始皇在内心感慨:没想到吐蕃也亡于农民起义!

李世民对君舟民水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即便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不算人的情况下,也不能压榨的太过分啊!

【唐朝最后一个要解决的目标就是高句丽,那个直接导致隋朝灭亡的高句丽!】

杨坚心神一震:“李世民也要打高句丽!”

杨广充满恶意的想:“一定要失败啊,只要李世民也败给了高句丽,就没有人再笑话他了……”

【唐朝建立后,高句丽虽表面上向唐朝进贡,却对唐朝心怀敌意,时刻想着从中原占一些便宜。】

【贞观十六年,高句丽大臣盖苏文废立皇帝,独揽朝政,与百济联合攻打新罗,欲斩断新罗与唐朝的联系。为求自保,新罗只能向唐朝求援。李世民派遣使者前往高句丽,想要以和平的手段平息三国争端,却被高句丽断然拒绝!】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为由,御驾亲征,攻打高句丽!】

魏征立刻开喷:“陛下身系万民,怎能以身犯险,御驾亲征!”那时候他一定死了吧,不然怎么会不拦着陛下!

褚遂良:“贞观十九年,陛下已经年近半百,怎能如此任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