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17章(1 / 2)

<h1>第317章</h1>

评论区

“若是隋末乱世没有李世民,一定会变成汉末三国: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杜伏威等人鼎足而立,谁都无法一统天下,随后将迎来一个更加混乱的南北朝乱世!”

“从汉末到唐朝已经过去了四百年,若是乱世持续下去,秦汉凝聚的大一统思想将荡然无存!”

“再想要凝聚人心,难于登天!”

“若是唐朝开国没有李世民,或许会变成另一个宋朝。面对突厥三十万控弦之士,李渊与李建成只会选择南迁躲避,让中原大地变成异族的草场!”

“若是没有李世民,或许不会有贞观之治,更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那个建立了华夏民族数千年自信的天朝上国也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

天幕提出的猜想如此震撼人心,天幕下的观众都看呆了。

武德年间,李渊也放弃挣扎,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不日举行大典,昭告天下!

李世民眼眶微红,郑重的对着天幕行了一礼,“予定会谨记历史教训,开创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为子孙后代留下遗泽。”

【纵观李世民的一生,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民为本,严以律己,开创了一个伟大的王朝。他的名字就代表着一个文治武功的盛世,成为了后世子孙津津乐道的传奇!】

朱元璋真心佩服的人不多,一个是刘邦,另一个就是李世民:“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皆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李世民去世之前,对“仁孝”的太子李治十分不放心,于是任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为辅政大臣,辅佐李治治理天下。】

【但是,李世民显然看错了他的太子,李治可不是一个需要别人帮扶的小可怜,而是一朵白切黑的黑莲花!】

评论区

“如果说刘恒是白莲花,李治就是黑莲花,太形象了!”

“李治在父亲面前嘤嘤嘤,在外人面前可是食人花!”

“他总能不动声色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所以,一些阴谋论者就怀疑,在李承乾与李泰的夺嫡之争中,李治也有参与。”

“当然,鉴于李治的年龄,这些都只是猜测罢了。”

……

李世民从不觉得自己会看走眼,但他想起汉文帝刘恒的手段,不由得对自家儿子多了几分期待。

【公元649年,李治登基为帝,时年二十二岁。李治任命辅政大臣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为中书令,与李绩共掌朝政,延续了贞观年间的政策。因此,永徽年间,百姓安乐,颇有贞观遗风!】

评论区

“登基之初的李治虚心纳谏,勤于政事,还将太宗时期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重用贞观老臣,以贞观年间法令行事。”

“李治每天都坚持上朝,风雨无阻,每天召见十几个地方的刺史,询问民间情况,并将其制度化。”

“通过封赏贞观老臣,将他们附葬昭陵,收获了朝堂人心。又通过立后安定了世家之心。”

……

李世民赞道:“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关心民生,稚奴做的不错。”

【李治对朝臣的建议欣然采纳,对舅舅长孙无忌更是言听计从,而这进一步助长了长孙无忌的野心。】

长孙皇后不赞同的看着哥哥,“无节制的权利只会成为致命的毒药!”

你活了一辈子,怎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长孙无忌:新帝可是我的亲外甥,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守护他的皇位,他怎么会对我动手!

【永徽四年,房遗爱、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薛万彻、柴令武等人谋反,密谋拥立荆州王李元景为帝,事情败露,凡是与此事有所牵连的人都被诛杀,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等人因为得罪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也被诬陷牵连,或死或贬。这是初唐最大的一场政治冤案!】

李世民惊呼:“冤案!”

房玄龄头晕目眩,险些栽倒在地,他的儿子怎么会谋反!

那个小子自幼不学无术,不务正业,果然犯下滔天之罪,牵连了全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