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320章</h1>
农民起义绝不是短时间内能酿成的。
【高宗统治初年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粮食年年丰收,栗米保持在每斗两钱半的低价,史称永徽之治!】
【李治的文治十分出色,武功也不遑多让!】
【李治继位后,完成的第一件伟业,便是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李治先后发动了三次远征,共历时九年。】
【永徽二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攻入大唐的庭州,劫掠数千人而去。】
【高宗命梁建方、契苾何力行军总管,率领府兵三万,回纥兵五万迎击。】
杜如晦:“西突厥还是不安分,趁着大唐政治动荡之时出手。”
李靖:“老臣的马刀已经干渴许久,不介意用他们的鲜血开开荤!”
评论区
“刺史骆弘义献计:驱使周围的少数民族部落进攻贺鲁,想要驱虎吞狼,唐军在后坐收渔利。但被他们驱使的“老虎”朱邪孤注投靠了贺鲁,事情的发展超出了骆弘义的谋划。”
“永徽三年,唐军在牢山大败突厥兵。朱邪孤注被打败,本人也被唐军所杀。”
……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命程知节为葱岭道行军大总管,第二次进军西域。】
贞观年间,程咬金兴奋的大喊:“老黑,你听到了吗,俺老程将来还能做西征统帅呢!”
尉迟恭脾气火爆,对此像是吃了一颗柠檬一般:“哼,定是咱老黑死的早,不然哪轮得到你!”
还是李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天幕说,三次西征,这才第二次。”
程咬金顿时冷静了下来,是啊,难道俺老程败了!
这可不行,这不是晚节不保吗!
第300章 永徽之治
程咬金两只眼瞪得像是铜铃,仔细寻找着天幕上提供的信息。
评论区
“程知节,原名咬金,后改名知节,字义贞。他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程咬金骁勇善战,擅长马槊,早年投靠瓦岗寨……”
“程咬金最擅长的不是大板斧吗?”
“程咬金的三板斧——多有名的典故啊!”
程咬金:某是会用板斧,但这种短兵器在战场上可不占优势,一寸长一寸强,当然还是马槊最好用!
“他不是名咬金,字知节吗?”
程咬金:怎么还带给人改名字的!
尉迟恭:“往好处想,最起码你在后世的名气比我们大多了。”
看看评论区的热闹劲,像是过年一样,也就在天幕提及魏征、李靖等寥寥几人时出现过。
“程咬金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在贞观年间历任数州都督,李世民去世后,他奉命护卫李治回朝登基,深的李世民父子的信任。”
“显庆元年(656年),程咬金带着大军西征,遇到西突厥两万精兵,两军展开一场恶战,还没有决出胜负,西突厥援军已到,形势十分危急!”
“就在这时,前军总管苏定方带着五百人翻越山岭,直捣敌巢,大破西突厥。唐军追击二十里,斩敌一千五!”
李世民赞道:“好!”
长孙皇后:“好一员猛将!”
“苏定方为唐军打了个开门红,却引起了副总管王文度的嫉妒。他对程咬金进谗言,说敌军虽然跑了,但唐军也死伤很多,现在应该结阵防守,才是万全之策!他还诈称自己有皇帝的密旨,奉命节制程咬金,越级下令不许大军乘胜追击。”
“于是唐军身披重甲,进程缓慢,粮草不济,人马相继冻饿而死。”
李靖不理解:“这种时候难道不是应该乘胜追击吗?”
对待游牧民族的骑兵就要一鼓作气,不能给他们喘息之机,不然他们很快就会死灰复燃,再次集结力量,恢复到战前的实力!
因为,他们本就是靠着没有成本的掠夺积攒资本的!
李世民皱眉道:“这个王文度是谁?”
群臣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臣等不知。”
想来只是个无名小卒吧。
“苏定方敏锐的看出了其中的问题,皇帝既然已经任命程咬金为帅,怎么会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再者,他们的目的就是消灭西突厥大军,怎能自缚手脚,畏缩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