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63章(1 / 2)

<h1>第363章</h1>

评论区

“寺庙兼并大量土地,佛教徒却能够逃避赋税,当时的僧侣都是剥削百姓的大地主。”

“佛教是在一代代人的打击改造后,才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武宗灭佛后,拆毁寺庙4600多座,二十六万人还俗,十五万奴婢恢复平民身份,成为朝廷的税源。”

【因李炎的庙号也是武宗,于是,佛教便将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与李炎,三位帝王的灭佛行为,称为三武灭佛!】

【不论李炎的出发点是为了什么,此举都成功的扩大了朝廷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会昌年间的人口较安史之乱期间增加了一倍多,成为唐朝中后期较为平稳的一段时间,史称“会昌中兴”!】

【李炎晚年深受风疾所苦,为了缓解病情,他选择服用方士炼制的金丹,因此性格越来越急躁,喜怒无常,于会昌六年,丹毒发作而死,终年三十三岁。】

同样因为服食丹药而死的宪宗李纯、穆宗李恒:……

王才人沉痛的劝谏皇帝道:“陛下,自您开始服食丹药,肤色越发暗沉,身体每况愈下,可见,丹药确实有毒啊。”

李炎被天幕揭露的事实震骇,当即对着美人表示,自己再也不吃丹药了。

为表决心,他下令将所有方士赶出了皇宫。

……

【李炎死后,宦官拥立了他的叔叔光王李忱为帝。】

郭妃震怒:“那个贱婢的儿子居然也能做皇帝!”

宪宗李纯:“你身为皇太后,太皇太后,面对宦官的谋逆之举,居然没有任何作为!”

郭妃:“后宫不得干政……”

不论是儿子还是孙子做皇帝,她都是帝国最尊贵的女人,何必多此一举,惹人非议?

李纯:……

第339章 归义大唐

李纯没有任何立场怪罪后妃不作为,因为自武则天与韦后之后,大唐皇帝对后宫干政便极为敏感,中晚唐的皇帝大多没有立皇后。

只有肃宗因张皇后在战乱中辅佐有功,立其为后,还引发了皇后与宦官之间的争斗,导致代宗命悬一线。

面对如此局面,便是郭妃想做什么,也要面对重重阻力!

【皇太叔李忱继位之前木讷寡言,所有人都觉得他有点傻。李炎病危后,宦官马元贽等人也认为李忱容易控制,就把他立为皇太叔,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李炎心下一惊:“朕的皇子呢?”

王才人心说:文宗李昂也有皇子,还有太子,您还不是被拥立上位了。

李炎也意识到,他的儿子定然也会遭遇不测,这是比他英年早逝还要可怕的事实啊!

李炎为人豪爽大气,却唯独看不起这位不多言语的“光叔”,对他不甚礼遇。没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将来他的儿子也得看别人的脸色过活……

【李忱即位后一改之前的木讷,勤于政事,孜孜求治,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却也一反武宗李炎所有政策,无论好坏。】

【他下令恢复佛寺,杀了李炎宠幸的道士赵归真,贬黜了宰相李德裕,启用牛党令狐绹等人。】

李炎:“李相是有才有德之人,是难得的贤相,他怎么能一概废止呢!”

还有佛教,佛寺堪比豪门大户,僧侣都不必纳税,是朝廷管辖不到的空白地带。怎能不分青红皂白,为了反对而反对!

【李忱为人恭谨节俭,从谏如流,整顿吏治,抑制过分膨胀的宦官势力;打击不法权贵、外戚。】

【对外接连击败日趋衰落的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局面。】

初唐中唐的皇帝们曾多次心生希望,却又很快希望破灭,他们已经不敢再对后世子孙有所期待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