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367章</h1>
评论区
“据说,端午插艾的习俗就是从黄巢这里开始的。”
“义军攻打中原地区的时候,正值端午,当地官员放出风声说黄巢杀人如麻,动员所有人离开家园,以牵制起义军。”
“但很多家庭没有壮劳力,只有妇人与孩子,无法长途奔袭,远远的落在后面。一个妇人路遇一黄衣人,那人跟她说只要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便能破黄巢之刀。”
“妇人依言照做,起义军过境时,果然没有打扰她们家,随军的医生还为他们诊治疾病。”
“此事传开后,普通百姓便将艾草插在自家门口,遇到黄巢大军过境也不再躲避。黄巢军纪严明的名声在普通百姓中传扬开来,为他带来了很多新鲜血液。”
“其实那个黄衣人就是黄巢大军的先锋军的谋士,他见到路过的村子都是无人村,义军成了一支孤军,便略施计谋,破了唐朝官吏传扬的谣言。”
“自此以后,端午节插艾便成了一项习俗流传了下来……”
“黄巢大军的军纪若是一直这般严明,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败退长安了。”
……
【在流亡了四年之后,唐僖宗与田令孜终于回到了长安。但昔日繁华的长安城已成为一座空城,全国各地藩镇割据的局面已彻底成型!】
评论区
“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冤杨妃。”
“九重天子去蒙尘,御柳无情依旧春。如今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
唐玄宗再次尴尬了,中晚唐的诗人也无言以对,他们都曾作诗暗搓搓的用杨贵妃指桑骂槐,没想到后面的皇帝更加拉胯!
……
“唐朝的经济重地江南地区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而宰相与宦官间仍斗争不断。”
“朱温、李克用为代表的超强藩镇开始出现,打破了此前各藩镇间的均势,超强藩镇以兵力压制群藩,最后导致唐朝的灭亡……”
【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武宁节度使时溥献上黄巢的首级与他的姬妾二三十人。】
【僖宗问:你们都是勋贵子女,世受国恩,怎么能从贼!】
【面对皇帝的质问,为首的女子怡然不惧: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
【(朝廷百万大军都奈何不了起义军,长安失守,皇帝逃亡巴蜀,您居然将不能拒贼的责任怪到我们这些女子身上,将满朝公卿将帅置于何地!)】
【皇帝无言以对,只能掩面将她们处斩。刽子手也可怜这些无辜的女子,让他们喝醉后才行刑,为首的女子从容就死!】
评论区
“这场动乱中,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汲汲营营。朝廷毫无作为,皇帝仓皇而逃,官兵劫掠平民,起义军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我没有看到任何人性的高光时刻,直到最后这一幕——”
“满朝公卿,不如一女子!”
【黄巢起义失败后,唐朝又勉强维持了二十三年统治。】
李世民心如死灰:“朕只当大唐已经亡了……”
评论区
“田令孜不思悔过,反而把镇压农民起义的功劳归于自己,更加骄横傲慢。他还重建禁军,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昔日的顽童已经长大并且不甘心做一个被奴才操纵的傀儡皇帝,但面对把持朝政的田令孜,唐僖宗却无能为力,只能以泪洗面。”
“这还不算完,田令孜企图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中夺得池盐之利而与之交恶,田令孜联合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向王重荣开战。王重荣求救于太原李克用,二人联手大败朱玫和李昌符,进逼长安。”
“黄巢进入长安的时候尚且保存完好的宫室在这次动乱中被焚烧殆尽,‘宫阙萧条,鞠为茂草’,便是对此事的写照。”
“田令孜的专权跋扈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不少人将矛头对准了田令孜!”
……
【藩镇火并,打着的旗号是清君侧,要清的就是田令孜。田令孜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性命,再次挟持皇帝逃出长安。】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