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369章</h1>
焦母惊呼:“我儿!”
不过是让你换个妻子,怎么就要自寻短见呢……
“而《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五言之冠冕。”
南梁太子萧统:“天幕说的是被吾择入《文选》的十九首诗吧。”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原来这些诗都是汉朝的古诗,好神奇!”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东晋之后,涌现了很多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的诗人——田园诗派鼻祖陶渊明,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风格多样,题材广泛。】
评论区
“南朝文风绚烂,诗歌靡丽,诗文擅长大量用典,以齐、梁的诗歌为盛。北朝诗歌朴素、有风骨,以《木兰辞》为最好!”
曹操:“不是说建安文学吗?吾家三曹怎么提都不提!”
曹丕:“就是,我们可是开创了五言诗与七言诗的鼻祖!”
……
【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大量诗歌评论文章,例如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萧统的《文选》等……为诗歌巅峰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以音律分类,诗歌可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唐朝之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都是古体诗。古体诗韵律较为自由,也不讲究对仗。】
贺知章:“我大唐的诗歌重视格律,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与前朝完全不同!”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每首诗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隋唐时期,诗风极盛,再加上科举制以诗歌为题,为了追逐功名利禄,便形成了人人可作诗的社会风气。】
【上次直播我们了解到,唐朝这个朝代的命运如同抛物线——安史之乱前,整体社会呈上升状,安史之乱后,虽偶有中兴之举,但更多的还是权宦、藩镇与党争,三者交织在一起,造就了唐朝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一生不经过几次动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唐朝人……】
李世民:((*/w\*))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国家不幸诗家幸,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给了诗人无穷的心理冲击,和创作灵感。】
【按着时间区分,唐朝的诗人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与晚唐。】
【初唐之时,诗人的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靡丽绚烂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初唐诗人以“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诗人陈子昂为代表!】
【王勃,字子安,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他出身官宦之族,诗书传家,是当时有名的神童。】
【他六岁能做诗,九岁便能指出颜师古注释的《汉书》的谬误,十岁博览六经,十六岁科举及第,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王勃:“作诗不就是脱口而出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颜师古:“如此神童,老夫想收他为徒。”
可惜,他死于贞观十九年,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王勃才思泉涌,妙笔生花,他撰写的《乾元殿颂》,文章绮丽,词美义壮,一文惊天,得到唐高宗“三呼奇才”的赞叹!】
【此后,王勃声名远扬,被推举为初唐四杰之首!】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勃一生坎坷的命运也有此而起。】
【王勃在沛王李贤的王府担任修撰,深得李贤的喜爱。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却传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手里,换来了两句“歪才”的评价。】
【在李唐宗室,不想谋反的皇子是稀罕物,前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有李承乾、李泰夺嫡之争……李治担心自己的儿子也会走上兄弟的老路,对此极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