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78章(1 / 2)

<h1>第378章</h1>

【这首诗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也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曹丕想起自己的《燕歌行》,“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这个题目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不知后人的边塞诗是什么样子。

李白,杜甫目光揶揄的看向好友,高适颇有些不自在。

李白:“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烽火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厚恩重赐,将军得宠而骄。

汉武帝吐槽:“唐朝的诗人都喜欢以汉代唐,将唐皇说成汉皇,将唐将说成汉将。怎么着,写诗还要避讳啊。”

主父偃:“唐朝之前,唯有大汉值得称颂。诗人都喜欢以古讽今,以古喻今,若是如孟浩然一般直接说‘不才明主弃’,岂不是断了将来的仕途!”

卫青:“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大军出征,旌旗如云,鼓角齐鸣,浩浩荡荡,开赴战场!

霍去病:“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前线正在大战,敌军来势汹汹,将士生死未卜,后方的将领却在欢歌曼舞,辛辣的揭露了军队将领的腐败。

曹丕:“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征夫、思妇两地相望,却再也无法相见。

曹丕惊奇道:“乐府诗还能这样写!”

曹操:“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将士们生还无望,只能以身殉国,此时的他们无比渴望能够遇到爱兵如子、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第353章 边塞诗派

【《燕歌行》不同于其他的边塞诗,高适完整的描写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从出征到两军对垒,从将领的腐败无能,到战士的无谓枉死,从边关的浴血厮杀,到等待亲人归来的后方百姓……】

李世民沉痛道:“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我大唐的将士是怎么到了这一步的!

李隆基:……

高适想起自己当年在边塞的所见所闻,不由得叹了口气。

整个天下已经千疮百孔,如同炼狱,高门权贵依旧在奢靡无度,安于享乐。不知自己的诗歌能不能让九重宫阙的天子幡然醒悟……

曹丕:“这首诗突破了汉乐府旧题的桎梏,重点表现的是将士的英勇,与失败的悲壮!”

曹操总结道:“气势磅礴,笔力矫健,慷慨悲壮!”是他最喜欢的类型。

……

【此后,高适在各地游历,与李邕、房琯唱和,与李白、杜甫游于梁宋,《别董大》二首便写于这一时间段——】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评论区

“虽然是依依惜别之情,却依旧昂扬向上,雄壮豪迈,可见仕途的失意并未将他打倒,他依旧是那个充满少年意气的高适!”

“早有文章惊海内,何妨车马走天涯?”

……

【天宝八载,睢阳太守张九皋十分欣赏高适的才华,举荐其参加有道科考试,这是科举考试的一种,高适终于高中,得到封丘县尉之职。】

【在封丘县尉的任上,高适却很是苦闷,这个微末小官不仅需要对长官趋炎附势,还要压迫底层百姓,高适做的很不开心。】

【天宝十一载,高适辞去了官职,在友人的举荐下,前往河西投奔哥舒翰,哥舒翰慧眼识人,认为高适是奇才,高适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伯乐,成为哥舒翰帐下的掌书记。】

【这一年,高适已经五十二岁了!】

刘备:“只要心怀志气,年纪便不是阻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