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397章</h1>
评论区
“虽然不需要全文背诵,但很多名句都出自这篇文章。”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还有很多成语都出自此文:业精于勤、刮垢磨光、贪多务得、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提要钩玄、焚膏继晷、闳中肆外、啼饥号寒……”
孔子:“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朱熹:“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就像是杨朱和墨翟那些人的主张!”
【当时的宰相看到此文后,十分欣赏韩愈的才华,将其任命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负责修撰《顺宗实录》。】
评论区
“这是唐朝唯一没有佚失的实录,但在唐文宗时期因直笔书写禁中之事、触犯宦官利益被修改。”
“实录中还有对于宫市的斥责,对盐铁使进奉的批判,对京兆尹李实罪行的揭露等。”
“但也有人认为韩愈和大宦官俱文珍等人关系匪浅,对他们多有回护。”
“俱文珍就是破坏二王八司马改革的元凶!”
韩愈:不觉得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吗,我分明与柳宗元关系更好!
……
【很快,韩愈便被政敌攻击,政敌寻找的理由在我们看来很是莫名其妙——荆南节度使裴均的儿子裴锷被认为是平庸浅陋之人,当时的士人都耻于与裴锷交往,而韩愈在为裴锷送行的文章中,仍亲切地称呼裴锷的字。】
【便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当做韩愈德行不修的范例,韩愈因此被改授为太子右庶子。】
……
【唐宪宗立志以武力革除藩镇,以宰相武元衡为首的百官都很支持,因此被藩镇节度使嫉恨。元和十年,武元衡被李师道刺杀于长安宫门之下,朝廷与藩镇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元和十二年(817年),接替武元衡的宰相裴度出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带兵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韩愈被聘为行军司马。】
【韩愈参与了这场战役,并对军事部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劝降了叛军首领王承宗,因功升任刑部侍郎!】
【这是韩愈第一次展露自己的军事才华,他终于得到上位者的赏识,能够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
韩愈满怀希望的看着天幕……
【但好景不长——】
【唐宪宗李纯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自以为立下了不朽之功,开始学唐玄宗,沉迷享受。他任用奸臣皇甫镈罢免了贤相裴度,唐朝政治日见衰败。】
【他还迷信神仙,笃信神佛,想要以金丹求长生。】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大张旗鼓地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他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自古帝王长寿者不曾奉佛,而奉佛者大都短命,请求皇帝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
【宪宗自认为自己是太平天子,幻想着长生不老,而韩愈竟然指着他的鼻子骂他短命,宪宗看后勃然大怒,要以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就连皇亲国戚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才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宪宗李纯:“韩愈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短命,他太轻率了!”
群臣:可是天幕曾说陛下第二年就被宦官杀了,韩愈说的难道不准吗?
【这就是被苏轼盛赞的“忠犯人主之怒”!】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