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435章(1 / 2)

<h1>第435章</h1>

“如此周而复始,持续了将近一年时间。郭威终于下达了第三条命令,命全体士兵进攻河中城。在三面强攻,北面放行的情况下,河中城被一鼓而下。”

“李守贞却没有投降,全家自焚而死。”

……

【刘承祐继位后,朝中也不安稳,身为辅政大臣的杨邠、史弘肇和苏逢吉等大臣互相攻伐,杨邠、史弘肇更是蔑视皇权,议政时公然禁止刘承祐开口。直言:“陛下不要多管,有臣在。”还对刘承祐的后宫多加干涉。】

【刘承祐不甘心大权旁落,密谋诛杀辅政大臣。】

【乾祐三年,刘承祐以辽军入侵河北为由,将掌握军权的郭威派往邺都。随后在京城大开杀戒,杨邠、史弘肇、王章等辅政大臣都被诛杀。】

【之后,他又将郭威留在京城的一家老小都杀了,派使者去邺都诛杀郭威,谁知这个使者本就是郭威的人,直接将京城发生的事都告诉了他。】

【郭威一家无辜遭难,家破人亡,妻儿俱丧。原本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和思想准备的郭威被逼反叛,在邺都起兵!】

曹操:“那三个辅政大臣是该杀,但他不该杀郭威,若是能将郭威拉到自己的阵营,有军队的支持,几个文臣算的了什么!”

曹丕:“即便要杀郭威也不能用如此龌龊的手段,趁着大将领兵在外,将人家全家灭门,这不是逼着郭威造反吗!”

总之,刘承祐走了一招死棋……

【郭威派养子郭荣镇守邺都,带着大军兵围开封,刘承祐在李业等人的劝说下,将郭威尚在襁褓中的儿子都推上了刑场,他们之间再无谈判的可能!】

【这一战乏善可陈,郭威顺利攻破京城,刘承祐在出逃途中被部下所杀。】

【后汉历经二帝,享国三年,是五代中最短命的朝代!】

刘知远:丢人啊……

第408章 五代十国1

【郭威出身将门世家,他的父亲郭简曾担任李克用麾下的顺州刺史,后来被割据幽州的节度使刘仁恭所杀。】

【此时的郭威年纪尚幼,只能跟着母亲前往潞州投奔姨母,还不等他们到达潞州,母亲也去世了,郭威是靠着姨母抚养长大的。】

【十八岁时,泽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他也去应招,被收为亲兵。郭威身材魁梧,勇力过人,李继韬很欣赏他,即便有什么小的过失也会主动为他遮掩。】

【郭威在市井长大,沾染了一些市井少年的习气,喜欢赌博,又好喝酒,也喜欢打抱不平。】

评论区

“一天,郭威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大家都很怕他。郭威喝了点酒,天不怕地不怕。他就让这个屠户给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

“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也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又将他给放了。”

“《水浒传》中鲁智深打抱不平的桥段不会就是从这里来的吧……”

【之后,李继韬被李存勖消灭,郭威就被收编进了后唐的军队,成为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中的一员。】

【郭威历仕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旁观或参与了多次改朝换代。当然,当时的郭威只是他们麾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将,并没有人注意到他。】

【公元947年,郭威协助刘知远称帝,凭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成为名震一方的大将!】

【刘知远死后,郭威成为四位辅政大臣中唯一的将军,掌握全国兵权,也引起了刘承祐的猜忌。】

【郭威平定三镇之乱,北伐契丹,以军功进封邺都留守,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之后发生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郭威不费吹灰之力进入开封,但他并没有直接称帝,而是请出李太后主持大局,安定人心。】

【他严禁士兵劫掠京城,恢复京城的治安。又邀请刘知远的弟弟刘崇的儿子刘赟入京继承大统,以此稳定宗室。】

刘崇:“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还有这等好事!”

【等到一切都安稳下来,郭威才开始了称帝的谋划。】

【郭威假称收到情报,辽国要南下进犯,他则奉命带兵北伐。当大军来到澶州,他的部下将士发动兵变,将黄色的旗子覆盖在郭威身上,拥立他为帝!】

评论区

“黄袍加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