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37章</h1>
【李嗣源继位后,为了安抚蜀地,将孟知祥的家眷送了回去,还封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加封蜀王。】
【公元933年,李嗣源去世,934年,李从珂打败李从厚竞争上岗,后唐内乱。同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国称帝,史称后蜀!】
【仅仅数月后,孟知祥便在宴席之间发病,很快病逝,年仅十五岁的太子孟昶继位为帝!】
【孟昶未及弱冠,无法理政,朝政都由将相大臣处理。他们原本是孟知祥的部下,因孟知祥为人宽厚,对他们多有优待。导致他们对孟昶毫无尊重,桀骜不驯,不尊法度,大造房宅,夺人良田,挖人坟墓……】
【孟昶不动声色,将最骄横的李仁罕逮捕灭族,一举震慑群臣!随后,他勒令昭武军节度使李肇退休,永不录用,将军政大权都抓在了自己的手中!】
【公元947年,契丹灭亡后晋,刘知远自太原起兵,入主中原,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以秦、成、阶三州归附后蜀,再加上孟昶攻下的凤州,后蜀成功恢复了王建时期的疆域。】
【948年,孟昶处理了最后几个权臣,正式开始亲政,他在朝堂设置匦函,接受臣民投书来了解下情。】
【早年的孟昶能够励精图治,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使得后蜀国势强盛,成为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维持了30多年的安宁和平。】
【但善始者却不能善终,孟昶在位后期,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朝政十分腐败,此后,国势日衰……】
【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郭荣派向训、王景率军西征后蜀,七月,向训等人被阻于凤州,战事陷入僵局,所有朝臣都提议退兵,只有赵匡胤赞成郭荣继续进攻的命令。两个月后,果然大破后蜀。到十一月,尽复四州之地!】
【自此,后蜀龟缩到四川盆地,不再干涉川外之事,孟昶也失去了斗志,开始了他荒淫的后半生。而郭荣的目光早已转向了雄踞江南的南唐!】
第410章 五代十国
【此时在南方与后周并列的政权还有南唐、吴越、南楚、南汉等国。】
【与后周隔淮河相望的是占据江南地区的南唐。南唐的东南方,在今天的浙江地区是钱氏建立的吴越政权。】
【南唐的正南方,占据今天福建地区的是闽国。占据两广、海南的是南汉政权。】
【在湖南割据一方的是马氏建立的楚国,湖北荆门一代还有一个南平……】
【怎一个乱字了得!】
【割据南方最大的政权是南唐,南唐与契丹结为联盟,在背后牵制中原政权,策应契丹的军事行动,为了收复燕云,郭荣必须将自己背后掣肘的势力清理干净!】
李世民:“南唐!难道我大唐还有延续……”
【早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期间,唐朝廷派遣了许多军队分布在江淮一线,抵挡黄巢大军北上。但因人心不齐,防线溃败,主帅淮南节度使高骈先被朝廷革职,又被部下所杀。】
【剩下的军队在各个将领的带领下各自为政,陷入混战之中。在这场以江淮为背景的吃鸡游戏中,杨行密笑到了最后,成功占据扬州,接过了淮南节度使的桂冠。】
【与杨行密同台竞争的还有割据两浙的钱镠,他也是吴越政权的建立者。】
【杨行密招抚流亡,与民休息,政事宽简,安抚百姓。又成功挡住了朱温南下征讨的步伐,在江淮站稳脚跟,唐朝廷加封其为吴王!】
【杨行密便以扬州为首都,建立了自己的割据政权!】
【他选拔贤才,招集流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江淮一带经济得以复苏,开启了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的先河。】
【他还数次打败朱温大军,阻其南下,被誉为“十国第一人”!】
【公元905年,杨行密病逝,享年五十四岁。此时,唐朝还没有灭亡,但杨氏吴国已经成为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
【杨行密死后,他的儿子杨渥继位,杨渥荒淫放纵,导致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发动政变夺得大权,次年弑杀杨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为主,从此吴国上下都被徐氏所把持,长达二十年之久!】
【徐温死后,他的养子徐知诰继承了他的权位,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扶持杨隆演之弟杨溥为帝。】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徐知诰身边聚集了南北两方的士人,如韩熙载、常梦锡等人,成功融合了南北两大势力,还获得了吴国旧臣的支持,羽翼大成,图穷匕见!】
【公元937年,杨溥被迫禅位于徐知诰,吴国灭亡。】
【徐知诰建国南齐,这次改朝换代之顺利世所罕见,史书称其“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可见徐知诰早已偷梁换柱,将杨氏吴国变成了徐氏吴国!】
【三年后,徐知诰声称自己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名李昪,改国号为唐,建都金陵。因此时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已经灭亡,所以,这个唐就被称为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