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84章</h1>
评论区
“这个时候的赵构与后来的臣构反差太大了!”
“不得不怀疑,是不是金营的遭遇让他性情大变。”
“也有可能是被调包了(狗头)。”
……
现代观众在玩梗,两宋的人却信以为真。
北宋臣民:所以,这个皇帝到底做了什么,让人怀疑他被调包了?
南宋臣民:咱们官家还有这样硬气的时候呢?
【金军第二次南下之际,赵构再次奉命出使金营求和,作为交易,他被晋封为安武军节度使、信德牧兼冀州牧,母亲韦氏也从婉容超升为“龙德宫贤妃”。】
【结果,赵构刚到黄河边,就在宗泽的劝谏下中途折返,驻军相州,受任河北兵马大元帅。】
【此时的赵构已经产生了取而代之的野望,他对身边的随从说自己做了一个梦,钦宗将他的衣服脱下来送给自己,这不就是变相的黄袍加身吗!】
赵匡胤现在见不得“黄袍加身”四个字……
【因此,在北宋危急存亡之际,宋钦宗多次诏令赵构入援开封。赵构却反其道而行,渡过黄河,北上大名府,积蓄力量。】
【此时,赵构手中兵强马壮,于相州建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各路宋军汇集于他的旗下。宗泽、韩世忠、刘光世等后来的名将纷纷前来投奔,大元帅府的军队人数已号称百万,直接受赵构统率的士兵也有八万余人。】
李世民:“手里有这么多将士,还怕什么金人,他们最多也只有三十万军队,仅开封一城就牵制了他们大部分力量。若是能够据守黄河,断了金军的退路,完颜宗望就会变成瓮中捉鳖的那只鳖!”
他都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老将宗泽提议占据黄河渡口澶渊,截断金军的退路,以解东京之围。】
【但,赵构和汪伯彦拒绝了这一建议,他们为避免与金兵遭遇,逗留不进,甚至主动退入山东境内,给金军让开了通道。】
【为了掩护赵构逃跑,大元帅府命宗泽屯兵澶渊,造成赵构正在军中的假象,同时又能将宗泽排挤出军事领导中枢。】
刘彻替后人着急:“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争权夺利!”
卫青:“战乱之时却忌惮武将,南宋立国之初便落了下风。”
刘彻阴暗的想:“那些将领有这么多兵马,怎么就没有一个人自立为帝呢?”
卫青:陛下能说这样的话,他却不能接话……
【赵构最信任的大臣都是力主向金人妥协屈服的投降派官员,以黄潜善与汪伯彦为首的几人成为了赵构的智囊团。】
【赵构在汪、黄的教唆下,面对父兄被俘、东京百姓惨遭金兵蹂躏的局面,始终作壁上观。还想继续逃到长江以南,只是因为军队反对,才暂时驻防山东境内。】
宋哲宗:“混帐东西,一门三父子,一个比一个软弱!”
【靖康之变发生后,东京失守,赵宋皇室被金人一锅端到北方,留在南方的漏网之鱼除了赵构,就只剩下了宋哲宗的废后孟氏。】
【孟氏是赵煦的第一任皇后,因为得到高太后的赏识,被立为后,但宋哲宗最宠爱的妃子是刘婕妤,在刘婕妤的谗言下,孟皇后被废黜,刘婕妤成为皇后。】
宋神宗:这个儿子在男女之事上有些拎不清啊。
无故废后,后宫岂不是乱套了,而且,这个刘氏看其行事也不是什么好的。
【宋哲宗死后,在向太后的支持下,孟皇后时来运转,得以恢复皇后的名号,被尊为“元祐皇后”,位在刘皇后之上。】
宋神宗突然意识到,这件事与前朝的新旧党争也不无关系吧。
【向太后死后,宋徽宗重新任用新党蔡京为相,孟皇后再次被牵连,二次被废,在道观中度过了二十年的时光……】
【这还不算完,靖康二年,宋徽宗还想下诏恢复孟氏的皇后之位,但诏书还没有下达,金军就攻陷了皇宫。孟氏也因为没有复位,得以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