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487章(1 / 2)

<h1>第487章</h1>

【自元祐八年(1093年)起,宗泽历任各地县尉、县令等职,政绩显著。直到年近六旬(1115年),才升为登州通判,之后因事被贬,他无奈上表辞职。】

刘彻:“这人六十多岁了才做到了一个中级地方官,一辈子都没有接触过军事,怎么就成了京城的最高统帅?”

李靖:“时事造就英雄,英雄成就历史!”

……

【靖康元年,金人南侵,宗泽临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兼河北义军都总管。他积极修复城墙,整治兵器,招募义兵,广集粮饷,多次击退来犯的金军,声震河朔!】

【同年11月,金军再围开封,宋钦宗任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元帅,共同救援开封。宗泽力主向开封进军,不顾赵构、汪伯彦等人的阻挠,率军奋战,多次挫败金军。】

【在李纲的举荐下,他成为开封府尹兼东京留守,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的钉在中原大地上,阻止金军南下!】

【面对金军即将到来的进攻,朝廷将相却不做战备,宗泽十分担心。他亲自渡过黄河,联合黄河南北的诸多将领、义军,在京城的四面设置防御,统帅陕西、京东、京西各路兵马,整顿军备,屡破金军。】

【尽管宗泽在抗金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的许多战略主张和收复中原的方略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采纳。这种壮志难酬的遗憾使得宗泽内心充满了忧愤和苦闷,他深知自己年事已高,时日无多,但国家的危亡和民族的命运却让他无法安心。】

【长期的忧国忧民和积劳成疾使得宗泽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建炎二年(1128年),宗泽因病卧床不起,却仍然心系国家大事。】

【据史书记载,宗泽在临终前仍然念念不忘请求朝廷挥师北伐、收复失地。他在弥留之际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最终,宗泽在忧愤中病逝于开封府,享年七十岁。】

王翦可惜道:“宋朝的将领啊。”

韩信:“这可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国之栋梁,居然落得这样的下场!”虽然他的下场也不怎么样,但他最起码在战场上纵马驰骋过,历史会永远记着他的功绩,而宗泽留在历史上的却只有遗憾。

宗泽虎目含泪,感叹道:“哎,果然还是没能看到大宋的胜利。”

岳飞:“将军,飞定会完成将军的遗愿,克复中原,驱逐金军!”

众部将:“将军,俺们也一样!”

……

【宗泽在国家危难之际,多次挫败金军的进攻,使开封成为抗金前线的坚强堡垒。金人畏惧宗泽,称呼他为“宗爷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后人称赞他的忠贞、节操“皦然可与日月争光”,其爱国之举为历代所歌颂!】

【宗泽死后,赵构派遣杜充接手开封防务,金国得知他们畏惧的“宗爷爷”已经死了,顿时挥舞着马刀,再次南下征伐!】

【杜充为人喜好功名,生性残忍好杀人,还没有谋略。他曾在官场中步步高升,但也在军事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他在南宋朝廷中担任要职,但最终却选择了投降金朝。】

【这样一个随风摇摆的墙头草怎么可能守好东京!】

评论区

“金人南侵的时候,很多从燕云而来的人暂居在沧州,杜充担心他们是金人的内应,就将她们不论男女老少,全部屠杀。”

“金军第二次攻宋的前夕,杜充在北京大名府镇守,他自诩“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把自己比作韩信在世,似乎不仅能够运筹帷幄,还能亲自带兵上阵。”

“事实上,杜充害怕与金军交战,一路撤退,主动放弃了北京、河北等地,导致河北的抗金起义全部被金军镇压,北宋末年被金国侵占的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因此彻底丢失。”

……

【面对金军,杜充根本不敢与之交锋,为了阻挡金人南下,杜充想了一个十分恶毒的昏招。他下令掘开黄河大堤以阻挡金军,黄河水自泗水进入淮水,淮河的河道无法承受这么大的流量,瞬间崩溃。】

【奔腾的黄河水在中原大地上肆虐,所到之处,毁天灭地,一片狼藉!】

【杜充开掘黄河的决定非但没有阻止金国南下,还导致当地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更是数倍于此。】

【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

重视百姓的皇帝诸如李世民等人怒骂出声:“这是绝户计,杜充此人当遗臭万年!”

无数观众在评论区为两宋的百姓支招,“都这样了怎么还不反了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