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93章</h1>
【金军虽然武力强悍,但他们统治手段十分低劣,远不及辽国,引得北方民众相继反抗,岳飞继承了李纲、宗泽的抗金理念,重视民间的抗金力量,与他们共享情报,协同作战,夹击金军,制定了“连结河朔”的御敌方针。】
【在两宋之交,有决心和能力光复失地的统帅唯有岳飞一人!甚至在岳飞死后二十多年,在金国仍然流传着“岳飞不死,大金灭矣”的说法!】
【在平定李成、张用、曹成等流寇后,岳飞便将目光转向了北方的金国。绍兴三年,岳飞前往临安觐见赵构,赵构赐给了岳飞铠甲、弓箭,以及御书“精忠岳飞”锦旗一面,作为军中张挂的大纛。岳家军的实力进一步扩充,达到两万人的规模。】
【绍兴四年,岳飞上书提议收复被伪齐统治的襄阳六郡,他的提议得到了主战派宰相朱胜非和赵鼎的支持,但在出发之前赵构特意下令,不许岳飞宣传北伐之说,甚至不能以收复汴京为口号,只要收复六郡便立刻停战,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
刘彻啧啧称奇:“朕可真是大开眼界,第一次见到将战功往外推的皇帝!”
霍去病目瞪口呆:“立功反而要受罚?”
卫青淡淡道:“赵构本就属意和谈,怕是没有得到金国的允诺,他才下定决心打这一仗吧。”
【南宋小朝廷的阴暗心思岳飞并不在乎,他满怀激情,渡江北上,仅用一天时间便收复了郢州,伪齐守将李成仓皇逃窜,岳飞兵不血刃收复襄阳。】
【岳飞的长子岳云年仅16岁,在随州之战中,第一个冲上随州城头,勇冠三军!】
【岳飞出师大捷,震动了伪齐政权。刘豫急忙调度兵力,向北方的爸爸求助,金国派出大军,与河北、河东的“签军”(伪军)南下增援。】
【李成得到支援,想要夺回襄阳府,他率领着号称三十万的大军反扑宋军,结果再次大败。他们只能集结在邓州附近,筑寨掘壕,拒险而守,以遏制岳家军北上。】
张宪:“不过是岳帅的手下败将,还想垂死挣扎,真是自不量力。”
李成此人,履历极其“丰富”,他出身河北雄州,擅长射箭,能挽弓三百斤,以勇悍闻名于世。
金兵占领河北后,他聚众起义,为避金军锋芒辗转南下,在江淮之间活动。
他也曾两次接受南宋的官职,又两次反叛,企图割据自立。被岳飞击败后,投降伪齐。
身为伪齐襄阳六郡的主帅,再次直面岳飞的兵锋,一接战便溃不成军。伪齐灭亡后,李成投降了金朝,成为完颜宗弼的部将,又双叒叕与岳飞对上了……
李成都快哭了:“煞星!孽缘!惹不起还躲不过……”
【岳飞派出奇兵突袭李成,敌军顿时大溃。一战便俘虏金国将领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得马二百余匹,军资不计其数。只有高仲带领残部逃入邓州,闭门坚守。】
【七月十七日,岳飞军攻取邓城,岳家军将士不顾矢石,蚁附而上,经过一场血战,邓城终于被攻克,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
……
【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岳飞便成功收复襄阳六郡,等到刘光世派遣的援军赶到的时候,已经没有仗可打了,岳飞还特意上奏,将功劳分给这些援军。】
【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的胜利,震动了宋廷,这是南宋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高宗赵构不敢置信的看着岳飞的捷报:朕知道他能打,但没想到他这么能打!参政胡松年说道:正因为岳家军纪律严明,将士令行禁止,所以才能取得这样的胜利!】
【岳飞因功晋封为清远军节度使、荆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这一年他年仅32岁,是有宋一代最年轻的建节者!】
赵匡胤充满期待:“好啊,才三十多岁,正是当打之年,凭着岳飞的能力,二十年后,整个北地都能被光复!”
赵匡胤下意识的不去想后人对赵构的唾骂,幻想着南宋还能收回失地,重建大宋的天下!
【收复襄阳六郡后,岳飞奉诏移屯鄂州,鄂州从此成为岳家军的大本营。他带着部下修复城池、加强戒备,大力兴办营田,重视发展生产,招徕归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