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98章</h1>
【史称“绍兴和议”!】
评论区有人“好心”给宋朝的皇帝复制粘贴了赵构的和议书——
“臣构……”
“臣构言:窃以休兵息民,帝王之大德;体方述职,邦国之永图。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二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南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敝邑沿边州军……”
“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北宋的君臣终于绷不住了,他们在天幕评论区怒骂赵构,若是赵构在他们面前,他们一定恨不得手撕了他!
他们一致表示自己不承认《绍兴和议》。
秦始皇:“丧权辱国!”
刘彻:“软弱无能!”
李世民:“无耻背叛!”
朱元璋:“这样的人凭什么也能成为皇帝!”
朱棣:“耻于与其为伍!”
第469章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没有被释放。万俟卨等人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罗织罪名,说:岳飞父子与王贵、张宪“有异谋”、岳飞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舆”、岳家军在援淮西时拥兵不进“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辩,都被罢官处分。宗正卿赵士[niǎo]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岳飞无罪,也被万俟卨弹劾革职,逐出临安。文士智浃、布衣刘允升、范澄之等人也分别上书为岳飞鸣冤,但都受到株连,刘允升被大理寺下狱处死,智浃、范澄之后来都死栽了流放地……】
【已赋闲在家的韩世忠因为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是啊,莫须有三个字何以服天下!】
【但就是这样一个“可能有,可能没有”的罪名,一代名将,抗击英雄岳飞被杀害于大理寺监狱,时年三十九岁。而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了八个绝笔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随即,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张宪的家产都被没收,家属被流放。】
评论区被一片红色的“天日昭昭”覆盖,不论是平行时空的观众还是现代的观众无不为岳飞哀痛可惜。
【岳飞之冤,天下皆知!】
【当时就有文人写诗抨击昏君赵构:赐旗既已识精忠,只合存留作股肱。何事风波亭子上,听谗全不念其功?】
【为人耿直的韩世忠愤然辞官,归隐于临安西部马螣梅园,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淡然自如以终晚年。】
韩世忠苦笑道:“什么将帅中社稷臣?何其可笑!”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的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才将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儿子。】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张孝祥等人上书要求为岳飞昭雪冤案,但万俟卨却凭借宰相的大权,坚决阻挠此事。】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抗金情绪重新高涨。官员杜莘老、太学生程宏图、宋芑等人都分别上书要求为岳飞平反。】
【但直到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后,才降旨为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岳飞的冤狱终于得以平反!】
【隗顺的儿子将自家埋藏了二十年的秘密告知世人,南宋朝廷才将岳飞改葬在西湖之畔的栖霞岭上,上谥号“武穆”!】
赵孟頫:岳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谁提?英雄巳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于谦:“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袁枚:“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