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503章(1 / 2)

<h1>第503章</h1>

【庆元党禁不仅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对学术思想的残酷迫害。】

【程系道学创立于北宋中期,创始人是程颐程颢兄弟。】

【到了南宋孝宗年间,程系道学的影响力已经遍及江浙、闽、川蜀……南宋全境,逐渐超越其它学派取得了主流学派的地位,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名的道学宗师,如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人。】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一起构筑起了理学和心学的两大思想体系。】

【道学在民间蓬勃发展,但宋孝宗君臣却很不喜欢道学,并屡屡采取行政手段干预打击。】

【朝堂上的当权派都是事功型、才吏型的士大夫,而支持理学的却是道德型、清议型士大夫,他们没有得到务实的宋孝宗的支持,无法掌握朝中大权。】

【理学之人不在其位,不免用清议的方式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对当权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评论区

“这些理学家做的事,不就是魏晋南北朝时候的玄学一派再现吗?”

“只讲道德,不讲现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啊!”

“理学派发展壮大后必然会想要获得政治权利,向朝廷渗透,引发朋党之争。”

“但也不能用朝廷力量打压思想自由。”

“一派独大就会造成明清时期的思想禁锢,八股取士的局面。”

“任何政策只要太过极端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

【到了孝宗末年,以周必大与王淮并相为标志,道学派终于在朝廷上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势力,一扫此前被动挨打的局面,南宋进入了道学派与反道学派分庭抗礼、朋党交攻的新时期。】

【随着道学派之首赵汝愚的执政,反道学派暂时处于下风。于是,他们与韩侂胄合流,终于导致了以赵汝愚为首的道学派的全面崩溃。】

【事实上,在庆元党禁中,受害者不止朱熹的程朱理学,当时学术界各派的主要人物都被一网打尽,人人自危!如陆氏心学的传人被列入党籍,就连反对朱熹一派的永嘉学派,也被列入党籍而遭禁。】

【在党争中,为了反对而反对,韩党将朱熹等人提倡的道德观都进行了批判与声讨,导致当时的社会风气都颠倒了过来。】

第474章

【赵汝愚死后,朱熹就成了韩党进一步搏击邀功的对象。监察御史沈继祖列举了朱熹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恭、不谦六大罪状,还捏造了朱熹“诱引尼姑,以为宠妾”的桃色谣言。于是,朱熹被罢免官职。】

朱熹被气的面色涨红:“你们……你们不当人子!”居然污蔑老夫的名声!

更多的人却在评论区惊呼:“原来这是谣言啊!”

“我以为朱熹真的是个伪君子呢。”

“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娶妻是天理,纳妾是人欲,他怎么可能自打嘴巴。”

“明朝推崇朱熹的理学,却断章取义,歪曲经典,朱熹的名声都是被他们给败坏的。”

朱元璋:天幕这是何意?

朱棣:统一思想的事怎么能说是断章取义、歪曲经典!

朱熹:我可真谢谢你们!

【“伪学逆党”名单的出笼既是庆元党禁的高潮,也是强弩之末的开始。】

【公元1200年,朱熹去世,此后,韩侂胄建议宁宗弛伪学之禁。以赵汝愚平反为标志,党禁开始松动。但韩侂胄的权臣之势却如日中天,不可摇撼!】

【庆元党禁是南宋统治集团对学术界的一次大规模的、全面的打击。使得乾道、淳熙年间的那种学术繁荣、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但是,站在历史下游俯瞰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朱熹为代表的道学,迎合了后世中国帝王的统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越来越落后于世界文明和科技发展的脚步,导致清末任人宰割的悲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