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507章(1 / 2)

<h1>第507章</h1>

【杨万里为人清直,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所以始终得不到当权者的重用。当然,他也不在乎那些富贵名利,随时准备弃如敝履。他在京为官的时候,就准备了回家的盘缠,不买大件的家具物什,随时准备启程回乡。】

【他曾上奏《千虑策》,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等多个方面,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展示了杨万里本人的政治主张。】

陆游:“便是留下了千古诗名,可这并不是我等想要的。”

杨万里:“今日方知中唐诗人之悲……”

【韩侂胄死后,韩党迅速溃败,史弥远掌握了南宋朝政大权,次年便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少傅,进封开国公。】

【他善于利用宫廷内部的矛盾,拉拢了皇后、太子,巩固自己的地位。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招权纳贿,货赂公行。在朝堂内外遍植党羽,控制言路操纵舆论,将南宋朝廷变成了他的一言堂。】

【他对金国的态度与秦桧一脉相承,他对金国屈服妥协,却对南宋人民疯狂掠夺。】

【割地赔款后,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他大量印制交子,结果却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宋宁宗赵扩在位期间,史弥远独相长达十七年之久,宋宁宗病死后,史弥远又伪造遗诏拥立宗室子赵昀即位,史称宋理宗,并废黜了原本的皇位继承人赵竑。此后九年里,史弥远继续独揽朝政。】

评论区

“身为皇帝的赵扩在两次宋金战争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朝政先后由韩侂胄、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皇权岌岌可危。”

“与史弥远比起来,韩侂胄都变得面目可亲了。”

“咱能不比烂吗?”

“……”

【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重,才将他的党羽郑清之升为右丞相,结束了他独相二十六年的历史。】

【史弥远在生前虽然得到善终,但他死后一年便有人将他与秦桧并列为奸臣小人。】

评论区

“因为史弥远极为推崇理学,而且在他死后,理学被确定为南宋的官方统治学说,宋末之后的理学家都十分感激史弥远。”

“他们掌握大权后在自己的文章中不遗余力的为史弥远洗白,在元朝编撰的《宋史》中,史弥远不仅没有被列入奸臣传,还被竭力粉饰,将阴谋杀害韩侂胄写成侠肝义胆,违反宁宗遗志非法扶立理宗也被写得名正言顺,至于降金乞和则只字未提。”

“这就是文人笔杆子的力量……”

韩侂胄:“颠倒黑白,巧言令色!”

辛弃疾:“乱臣贼子,祸国小人!”

第478章 成吉思汗

【南宋皇权旁落,权臣把持朝政,与他们毗邻而居的金国也不消停。金章宗的六个儿子都在三岁前夭折,他去世后,他的宠妃李元妃与朝臣勾结,立金章宗的叔叔卫绍王完颜永济继位,是为金后废帝。】

【完颜永济继位后立即出手清除李元妃等外戚势力,然而他本身昏庸且用人不淑,加上金朝国力衰退,就这样一步步滑向了亡国的深渊……】

苏轼:“还真是难兄难弟!”

苏辙:“闭嘴吧,老哥!”

南宋毕竟也是大宋的延续,没看到官家的脸色都变成灰白色了吗……

【就在南宋与金国马放南山、岁月静好之时,北方的草原上崛起了一个新的游牧民族——蒙古!】

【据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额尔古纳就是蒙古族的发祥地!】

铁木真惊喜道:“天幕在讲述我大蒙古国的历史!”

【在蒙古人的传说中,他们认为苍狼和白鹿是他们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令降临人间,生下了巴塔赤罕,这个人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

【据现代学者研究,蒙古族来源于东胡,东胡是居住在匈奴之东所有部落的统称。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东胡逐渐分化出了鲜卑族与室韦族,鲜卑族逐渐融入中原后,在北方草原称雄的游牧民族变成了契丹,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北者为室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