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518章(1 / 2)

<h1>第518章</h1>

【但自元朝统一后,忽必烈曾经压抑的性格缺点也得到了释放,他的保守让汉化改革陷入了停滞,早年信任的汉人官员逐渐被疏远排挤出权力中枢。】

【当时的元朝统治阶级,出现了以许衡为首的儒臣派与以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官员之争。】

【由于蒙古需要大量财宝赏赐给各封王,再加上开支繁重,所以财政日渐紧张。儒臣派官员认为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以色目人为主的理财派官员却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该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阿合马是忽必烈的家奴,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得以长期主管中央财政,他的理财措施主要是整顿和增加盐、茶、商、酒醋等课税收入。经营鼓铸,官为局卖。对各地账册进行“理算”,追征补缴欺瞒漏掉的赋税。】

【凭借着敛财的本事,阿合马权势日重,一度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但他本人为人圆滑,善于媚上,在为官方搜刮的同时,也积极为自己牟取私利。】

【而忽必烈却因为私心偏袒阿合马,逐渐疏远不满于阿合马所为的汉族儒臣。儒臣们聚集在汉化更深的太子真金周围,与阿合马抗衡。】

【结果阿合马被刺杀,真金也于其后得病而死,这场权势之争并没有胜利的一方。还因为吏治腐败,专注搜刮,最终变成了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评论区

“元朝的人才选拔制度与其他朝代不同,科举制时开时停,高级官僚的录用多取决于与元朝皇室的关系远近,再加上举荐恩荫大行其道,也导致了官僚体制的腐败和官员素质的参差不齐。”

……

【忽必烈建国之初,财政便如此困乏,一大半原因都是因为他的穷兵黩武。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高丽元宗就向其称臣,高丽国成为元朝的东藩。】

【身为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君主,忽必烈自然容不得自己跟前还有其他势力不服调遣,于是他多次派使臣前往日本,想让日本成为元朝的附属国,但都被日本拒绝。】

天幕下的观众们来了兴趣,他们早就从后人的字里行间中看出了他们对那个岛国的仇恨,作为老祖宗,自然要为子孙后代出头张目。

这还是中国第一次主动远征日本,不论成功失败,都是一次难得的经验,他们得好好看看,将来出海远征的时候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此时的日本已经不是天皇掌权,在日本的平安时代末期,武将源赖朝成功击败了贵族阶级的实权派平清盛一族,并逼迫在源平之战中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兄弟源义经自杀,从而达到了自己一手遮天的目的。】

【公元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他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镰仓幕府正式成立!】

【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武士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们鄙视平安朝贵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形成了武士的精神支柱“武士道”。】

【幕府将军通过军事力量掌握了国家大权,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天皇的权威被削弱,逐渐成为傀儡。】

【幕府将军通过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掌握地方警察、征税和土地管理权。同时,幕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以巩固其统治。】

【公元1265年,忽必烈第一次派人前往日本,就被日本镰仓幕府和日本朝廷忽视。】

第489章 大哉乾元

【为了远征日本,忽必烈在朝鲜设立征东行省,并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公元1274年,忽必烈任命忻都为征东都元帅,统帅蒙古军、汉军、高丽军等多达3万2千300人的大军,并配备了900艘战船。】

【战争一开始,元军便成功登陆对马岛和一岐岛,全歼岛上驻守的日军。随后,元军在日本九州岛北部的博多湾登陆,与日军展开激战。】

天幕下的观众立刻将对马岛与一岐岛的位置重点标注,这是登陆岛国的前沿阵地。

朝鲜半岛距离九州岛最近的地方仅三十多公里,秦汉时期的船舶就能顺利通过。这样一想,古人对于大海的恐惧也减轻了不少。

【元军采用密集战术,并配备有“铁炮”(石火矢)等先进武器,多次挫败了日本守军的抵抗。】

【然而,由于副元帅刘复亨中箭受伤,元军士气受挫。加上远征士兵疲惫无援、后勤辎重难以得到有效补充,主帅忻都选择全军撤回船上休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