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526章(1 / 2)

<h1>第526章</h1>

朱元璋:“郭天叙就是一个贪图权利的无能之辈,只会耍一些阴谋诡计,但只要咱堂堂正正做事,所有人都会站在咱这边!”

再者,滁州太小了,他若是与郭天叙打成一团,最后只会便宜了元军。

【朱元璋本不想受制于小明王翰林儿,但考虑到韩宋势力强盛,可借助其威势阻挡元军锋芒,就在自己的治下实行龙凤纪年。】

【针对当时元朝廷“谁称王,就打谁”的习惯,徽州谋士朱升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这是朱元璋早期发展壮大的秘密武器!】

张角:“看来老道还是太冲动了,应该积蓄更多力量再动手。”

黄巢:“若是某当年在广州发展壮大,不急于北上攻城略地,是不是就不会失败了。”

李自成:“感谢太·祖爷提供的成功经验。”

朱元璋:……

许多帝王却有些莫名胆寒,这样的屠龙技,天幕就这样大喇喇的说出来了!

【朱元璋在和州驻守几个月后,粮食供应成了问题。与和州相对,紧靠长江南岸的太平、芜湖都是盛产稻米的地方,且能暂避元军锋芒,但是他没有船只,无法过江。】

【此时,巢湖水军廖永安、俞通海等以水师千艘来附,增强了朱元璋的水军实力。朱元璋认为,采石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夺取采石对于后续攻打集庆(今南京)至关重要,他决定发起采石渡江战役。】

【朱元璋率领徐达、冯国用、邵荣、常遇春、廖永安等将领,统兵万余,战船千艘,自和州东渡大江,直指采石。战船借助风势,迅速抵达采石江面,驻守采石的元军只能仓促应战。】

【在战斗中,徐达、常遇春等后来的开国功臣逐渐崭露头角。一举攻下采石后,朱元璋得到了充足的物资粮食。】

【将士们想把粮食和战利品运回和州慢慢享用,见此,朱元璋直接命人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断绝所有人的退路。】

【将士们见无路可退,只能一鼓作气,在朱元璋率领下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

【事实上,朱元璋大费周章的渡过长江,并不只是为了寻找粮食,他的目标一直都是金陵(南京)。太平地处金陵(今南京)上游,是金陵的重要屏障,攻下太平,则可直逼金陵!】

【进入太平后,朱元璋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

【太平之战是朱元璋从求生存转变为求发展的关键一步,朱元璋在太平设置元帅府,自立为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建立了第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

【张士诚命其弟张士德从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占领常熟,作为进攻江南的跳板。随后,张士诚亲自率领大军直压平江(今苏州),并在齐门外击败了前来迎战的元镇将脱寅。】

【平江达鲁花赤哈散沙自杀,太守贡师泰逃逸,张士诚成功占领平江,并改苏州为隆平府。】

【乘张士诚进攻江南元军之机,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今江苏南京)。】

【战役开始第三天,朱元璋便攻破了集庆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

【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他自己身边,只留下了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后,都十分感动,对朱元璋的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后来的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时间,朱元璋便攻下了集庆。】

【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

【在占领应天后,朱元璋的势力得到了迅速发展。他先后攻克了长兴、常州、江阴、常熟等地,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地盘。】

评论区

“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朱元璋亲自率军攻取宁国。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处州,常遇春克池州、衢州,缪大亨克扬州……”

“这都是大明的开国功臣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