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532章(1 / 2)

<h1>第532章</h1>

“并不是增加一个新的东厂、西厂就能限制锦衣卫,这样只会创造出更多的特务,让整个社会都变得风声鹤唳。”

朱棣:好赖话都让你们说了,倒是给个解决办法啊!

“想要限制特务机构的蔓延,就要将抓人和审判的权利分开,锦衣卫可以风闻抓人,但审讯必须经过正规的法制机构,依法办事,比如刑部和大理寺。”

“诏狱中的那些残忍的肉刑必须废除,不然很多人都会被屈打成招。”

“楼上的是不是忘了,明朝的特务都是皇帝的爪牙,皇帝想要杀谁,还要讲律法吗?”

“限制锦衣卫的权力就是限制皇帝的权利,明朝的皇帝是做不到的。”

……

自朱元璋往下的明帝都陷入了沉思,不知有几人能做到壮士断腕!

【朱元璋出身贫苦,他见识过元朝的贪官污吏是什么样的德行,见识过他们对百姓的敲诈勒索,即位后就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

【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他都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都格杀勿论!】

除了洪武朝之外的文武官员都震惊了,对于他们这些家大业大的人来说,六十两算个什么,没有多少人敢说自己清廉到一点不贪,还好他们不是在朱元璋手下谋生,他们可不想为了这么点银子赔上自己的一条命!

【为了防止在朝官员和地方官员贪赃枉法,朱元璋设立了十三道监察御使,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又设立了六科给事中,与监察御使合称科道两衙门,负责监督六部官员的行为。】

评论区

“朱元璋利用最残酷的刑法处置贪官,比如:剥皮揎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

“他还制定了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和《醒贪简要录》,在全国广泛宣传,不仅是官员需要学习,就连普通百姓也要学习,以此对付贪官。”

“朱元璋还允许百姓越级上告。”

“他特意在午门外设置鸣冤鼓,民间百姓如果有冤情,可以直接上京击鼓告御状!”

“这是朱元璋时期的百姓才有的权利!”

李世民眼前一亮:“此计甚好,朕也要在玄武门外设置鸣冤鼓,允许百姓越级上告。若有人告到朕的面前,朕便亲自审理。”

贞观朝的官员面面相觑,如魏征等人自然十分赞同皇帝的决策,但那些世家出身,凭借家族余荫达到高位的人就有些胆战心惊了。

【朱元璋当政的三十一年间,先后发起了六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其中空印案和郭桓案影响最大!】

【被称为明处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发生的时间并不确定,可能是洪武八、九年,也可能是洪武十五年。】

朱元璋:“空印案?何为空印?”

朱标:“波及十五万人,必定是一场震动朝野的大案!”

洪武朝臣交头接耳,嗡嗡声顿时响彻大殿,一些朝臣显然想到了什么,有的两股战战,有的跟着胡惟庸跪了下去……

【明朝初年,按照制度规定,每年各省布政司、府、县均需派人进京,向户部呈报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这些账目必须与户部审核的数目完全相符,方可结项。若有出入,则需退回重报,并重新加盖地方政府的印章。】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各地官员长途跋涉进京对账,一旦发现数字有误,就需要返回重新准备账册并加盖印章。这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还容易导致错过报账期限。】

两广、甘凉、四川、云贵等地的官员纷纷点头称是,他们前往南京来回一趟就要两三个月,若是一旦出错,一年时间都得花在路上了。

【为应对这一难题,官员们逐渐摸索出了一种变通的方法:他们在空白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待到京城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内容。这种做法虽不合法,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逐渐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定。】

朱元璋勃然大怒,但他的怒火还没有发出去,就被朱标按了下去。

朱标:“父皇,这件事他们做的虽有错,但并不是为了贪污,父皇不妨听听天幕怎么说。”

朱元璋:“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