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537章</h1>
朱元璋心里暗想:他都已经是皇帝了,他的子孙后代总不能还吃糠咽菜吧,分封不过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罢了……
“成为皇帝的朱元璋脱离了农民阶级,也开始站在统治者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屠龙者最终成为了恶龙!”
“所以明朝破天荒的有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狗头)”
朱元璋:噗!
朱棣:……
【明朝的藩王与汉朝的分封制,唐朝的藩镇制都不同。】
【汉朝的分封对象是功臣和宗室子弟,是刘邦为了安抚开国功臣的拖鞋之策,诸侯王拥有相对独立的主权和军权,几乎成为国中之国。】
【高度自治的诸侯王势力膨胀,对中央朝廷构成威胁,最后结果就是七国之乱。】
【唐朝设置藩镇是为了保卫边疆安全,方知异族入侵,到了唐玄宗时期,见表格军政大权下放给节度使,才导致节度使权利膨胀,尾大不掉,形成事实上的割据状态。】
【朱元璋是为了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巩固边防,削弱功臣将领的军功,监督各地方官吏。也为了让子孙后代永保富贵,而推行了分封制。】
【他吸取了汉唐的教训,设置了更加严格的分封制度。限制藩王的权利,降低藩王对中央朝廷的威胁。】
【明朝的藩王有实藩和虚藩之分,实藩王拥有一定的实权,特别是卫所统兵权,但他们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虚藩王则权力更为有限,藩王不具备地方行政权,这就大大降低了藩王在地方的势力。】
评论区
“分封制就是开历史的倒车。”
“这是家天下的固有思维,想要将权利牢牢掌握在一家一姓手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明朝的藩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边防,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藩王的权力逐渐膨胀,对中央朝廷构成了威胁。】
【藩王拥有独立的军队,这对于中央政权的威胁很大。如果藩王与朝廷的矛盾无法调和,甚至可能引发战争。】
评论区
“比如靖难之役!”
朱棣:……
朱棣感觉到了后世之人对他的深深地恶意,其实,后世之人只是因为喜欢他才会不断地提及他罢了。
朱棣:这份喜欢朕可消受不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藩王开始滥用权力、聚敛财富,对朝廷的统治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评论区
“比如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
朱樉:“本王怎么了!”
“他在封地西安强抢民女、搜刮民财,逼得当地百姓民不聊生,还在秦王宫里滥用私刑,随意把宫人绑在树上饿死、用火烧死。”
“王府内的罪人,按律应押解到京城治罪。但是朱樉害怕这些人到了南京之后,会泄露他在封国的胡作非为,直接将这些人全部灭口。”
“朱元璋千方百计安顿抚恤土番十八族人民,朱樉出征时,却将其中孕妇搜捉入府,使人夫妇生离。朱樉出征西番时,掳走了一百五十名幼女,又将一百五十五名幼男阉割,很多被阉割的男童由于恢复不好直接死亡。”
“他在王府大兴土木,在宫中建亭台池塘取乐,与次妃邓氏在里面折磨宫人,被朱元璋斥责为:不晓人事,蠢如禽兽。”
朱元璋看着尚未及冠的次子,满脸的不敢置信!
朱标:“二弟,你怎么能这样胡作非为!”
朱樉满脸不在乎:“本王可是王爷,杀几个贱民又怎么了!”
马皇后勃然大怒:“你给我跪下!”
朱樉从未见母亲这样愤怒,顿时被惊到了,还是朱棣在后推了他一把,他才跪倒在地。
“朱樉派人制作皇后的服饰给次妃邓氏穿,还将自己房中的床做成五爪龙床。五爪龙可是天子专用,朱元璋在得知此事后却只是斥责秦王:僭分无礼,罪莫大焉……然后赐死了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