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557章</h1>
【公元1380年,黎季犛率领陈朝军队第一次击败了制蓬峨。他也凭借著军功完全掌握了陈朝的军政大权,还将都城迁到了自己的势力圈顺化,且前后废黜和拥立了三个皇帝。】
朱元璋大义凛然道:“安南皇室承继如此混乱,咱作为宗主国,总得出手主持公道吧。”
朱标也笑道:“父皇英明,以此为由,名正言顺!”
……
【在解除外患之后,黎季犛大肆屠杀陈朝宗室,为自己的篡位铺平道路。公元1399年,明建文元年,安南国相黎季犛杀了原本陈朝的皇帝,自立为帝,建立胡朝,以虞舜的后代自居,改国号为“大虞”。他恢复了自己的祖姓“胡”,因此史书上也称其为胡氏安南。】
朱棣:“居然自称舜帝的后代,真是会望自己脸上贴金!”
【按照明朝的朝贡体系,藩属国的国王登基需要大明皇帝的册封,但胡季犛篡位后,并没有告知明朝此事,还声称陈氏王朝已经绝嗣,自称是陈朝皇帝之甥,受到群臣的推戴,想要骗取明朝的正式册封。】
【但很快,陈朝后裔陈天平逃到老挝,并向明朝揭露了胡季犛的篡位行为。明朝派遣使者调查此事,胡季犛为了隐瞒此事,派人追杀使者,此举引得明朝大怒!】
【再加上,胡季犛在篡位后多次征讨占城,占城国王多次向明朝求救,胡季犛与明朝的西南边境也有领土争端,这一切都导致了这一场战争的发生!】
【永乐四年(1406年)正月,明成祖派遣都督黄中带着5000兵马送陈天平回归安南,却遭到胡季犛的伏兵袭击,黄中败退,陈天平被凌迟处死。】
【安南的做法彻底激怒了朱棣,七月,朱棣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兵80万征讨安南!】
评论区
“明朝征讨安南也讲究一个名正言顺,一边发出檄文将胡氏王朝的罪行昭告天下,一边以雷霆扫穴之势进军安南!”
“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
“很多安南人都不满胡氏政权的倒行逆施,暗中帮着明军。”
【但就在征讨途中,朱能病逝,张辅接替他的职位,兵分两路从广西和云南出发,对安南形成钳形攻势!】
评论区
“朱能也是明朝初年一位出色的将领,早年就跟随朱棣出征北元。在靖难之役中,他作战凶猛,勇武刚毅,身先士卒,与张玉并称为朱棣的左膀右臂。”
“可惜,他病逝的时候年仅三十七岁,不然将来跟着朱棣亲征的大将也能多一个。”
朱棣:“士弘(朱能字)啊……”
“张辅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就是结局不太好……”
朱棣:“文弼到底是什么结局,你倒是说清楚啊!”
朱高炽:“张卿可是河间王张玉的长子,因讨平安南被封为英国公,他若是结局不好,那一定是大明朝廷出了大事!”
……
【明军两路大军分别攻破了坡垒关和富令关,在白鹤江会师。随后,明军顺流而下,直取安南的东都、西都。】
【在这场战争中,安南驱赶大象为兵,明军则将马的眼睛蒙起来,准备好栩栩如生的狮子画像,还用火器回击。大象被火器惊到,回身冲撞自己的将士,安南大军顿时一片混乱。】
【永乐五年(1407年)正月,明军灭亡胡朝政权,俘掳黎季犛父子。】
【随后,朱棣将安南改为交趾,设立交阯布政使司,将安南纳入明朝领土。】
【然而,明朝在安南的统治并不稳固。1408年,张辅大军班师后,安南地区势力就举兵叛变。后来明朝数次远征安南,都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评论区
“明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平定安南,就是因为胡氏政权多行苛政、民心不附,朱棣应陈天平之请,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又承诺复立陈氏子孙为王,这得到了安南人民的欢迎。但明军得胜后却食言而肥,直接将安南收归明朝,这就是明显的失策了。”
“安南虽曾多次成为中国领土,但自五代吴权以来,已经独立成国,一旦直属中国管理,必然会遭到安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