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569章(1 / 2)

<h1>第569章</h1>

朱标难得没有劝谏老爹残暴的刑罚,他也被气的不轻:“他怎么有脸自比周公,怕不是想当皇帝的爹吧!”

朱祁镇的亲爹朱瞻基:泻药,朕也百思不得其解……

【王振在京城建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凡是顺从他的立刻提拔,违背他的意愿就会被贬黜,很多朝臣纷纷巴结王振,以求高升,可见其权势熏天!】

【朱祁镇对王振十分尊重,对他的提议更是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朝臣见皇帝也得叫王振“先生”,王侯公主都称王振为“翁父”,他们也只能望风便拜,更有无耻者认王振作干爹……】

朱棣都被气笑了,永乐、宣德朝的朝臣更是气急败坏,让他们叫一个太监干爹,怕不是没见识过大明百官的“武德”吧!

评论区

“驸马都尉石碌只是在自家骂了一个太监,王振就觉得这是在映射自己,直接将石碌投入诏狱。”

“御史李铎碰到王振没有跪拜,就被逮捕。”

“有一个工部郎中王佑最会阿谀奉承,王振问他为什么没有蓄须,他无耻的说:老爷你没有胡子,儿子怎么敢有。王振心花怒放,立刻将其提拔为工部侍郎。”

“王振把他的亲信都按插在朝廷各部门,参政宋彰将贪污的官银都送给王振,立刻被王振提拔为布政使。”

“时间一久,向王振送礼成了朝中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有人不送礼,就要受到惩罚。”

……

朱元璋:“难道就没有一个不畏权势的忠臣犯颜直谏吗!”

洪武朝臣:你们朱家的皇帝动不动就诛九族,剥皮萱草,谁敢这么头铁啊!

【当然,也有宁死也不屈服权势的朝臣——翰林院侍讲刘球上疏进谏,弹劾王振,被王振迫害致死,死后还被肢解。锦衣卫卒王永在闹市贴匿名信揭发王振的罪恶,被朱祁镇凌迟处死。还有于谦,忠义千古的于谦……】

【王振依仗朱祁镇的宠信,大煽淫威,利用手中的权力结党营私,大力提拔那些溜须拍马、谄媚逢迎之徒,残酷镇压那些反对自己专权和对他不恭不敬之人。】

【自此,百官缄默!】

朱元璋叹了口气,他无话可说了,皇帝站在一个太监身后做靠山,谁又敢与他作对。

【朝堂上的阻力被一一清除,王振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他好大喜功,一心想要以武立功,建立不世功勋,留名青史!在朱祁镇初立时就劝他“右武”崇武抑文,还在朝阳门外的阅武将台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正统六年(1441年),王振又怂恿朱祁镇对云南麓川土司思任发用兵,这件事得到了以张辅为首的朝中武将的强烈支持,杨士奇等文臣反对无效。】

朱棣:“云南麓川出了何事?”

【在元朝后期,云南西部的傣族部落区兴起了一个带有割据政权特征和扩展性质的势力,这就是麓川政权。】

【早在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中央政府就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土司制度,瑞丽江河谷一带的“勐卯果占璧”政权受封为麓川路。】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思可法继任“勐卯王”,他积极向四周出兵,征服了周边领土,建立了强大的“麓川政权”,并一度脱离了中央政府的管辖。】

【明朝洪武年间,思伦发归顺明朝,得授麓川宣慰使。但随后,麓川与明朝的矛盾逐渐激化。思伦发、思任发继续扩张,甚至威胁到了云南腹地,引得朝野震动!】

【正统初年,朝廷任命的宣慰使刁宾玉因实力衰弱,不能平息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思伦发的次子思任发开始侵占周边孟定、湾甸等地,并大肆杀掠。思任发还侵占了缅甸部分领土,并自称“法”,与明朝形成了直接军事对抗!】

【这样公然对抗中央朝廷的地方割据势力,确实应该受到朝廷军队的严厉打击,但朱祁镇和王振显然将此事当作了收拢权柄的借口。】

【明朝为了征讨麓川叛军,共发动了四次战役——】

朱棣皱眉:“区区一个边疆地区的割据政权,居然要用四次战争来解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