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572章</h1>
“最后一战中,由于监军刘僧不了解地形,贸然率部突入隘口,朱勇担心刘僧出事,挥兵跟进,结果中了瓦剌军事先设下的埋伏,导致明军大败,朱勇战死,所率三万大军也被全歼。”
朱棣对这些二代将领很是不满:“贪功冒进,损兵折将,大明下一代的将领就是这样的德行吗!”
吴允诚、朱能等人也打定主意,回家定要好好教育不成器的儿子。
【驻军鸡鸣山的伯颜铁木儿假装不敌,故意北撤,诱使朱祁镇和王振进入更深的圈套。】
【八月十三日,明军到达土木堡。这里距离防御设施比较完备的怀来县城仅20里路,随行的文武大臣都劝说朱祁镇进入怀来城再歇息。但王振还惦记着他搜刮来的一千多辆财物辎重车,便不顾皇帝和数十万军队的安全,定要在土木堡驻扎,等待后军。】
【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皇帝先行进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再组织精锐部队断后拒敌。但王振对此置之不理,更有甚者,王振直接怒骂邝埜乃是一介腐儒,不通军事,若是再胡说八道,就要将邝埜直接杀了。】
朱标:“不管这个兵部尚书懂不懂兵事,王振就是个贪婪跋扈,贪财忘义,为了钱财不顾大局之人。”
朱元璋:“祸国殃民的东西,不杀他朕咽不下这口气!”
评论区
“邝埜是永乐九年的进士,他确实没有多少军事经验,但他有一个官吏的正常思维。”
“他在处理南京纸币、辽东倭寇侵犯、秦地百姓群聚等事件中,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洞察力和公正无私的品质。”
“成为兵部尚书后,他更是力请加强战备,增兵大同,以应对北方瓦剌也先势力的崛起。”
“邝埜一生为官清廉、正直无私,深受百姓爱戴。可惜,最后却死在了土木堡,成为瓦剌人刀下最不起眼的一具尸体。”
……
朱棣:“大明朝堂并不都是王振的爪牙,也不都是尸位素餐之辈,可惜皇帝自己一意孤行,便是魏征在世也劝不动啊。”
【就是耽搁的这一个晚上,明军的处境天翻地覆,八月十四日,当皇帝和王振准备命令军队启程前往怀来之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瓦剌军队团团包围了!】
【土木堡这个地方地势较高,只有南面15里处有条河流—妫川,是唯一的水源,也先第一时间就占领了此地,断了明军的水源。】
朱高炽暗叹一声,不忍的闭上了双眼,“完了!”
朱棣却命令他睁开眼睛,好好看看,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
【明朝数十万军队被围困两天,缺水成为他们的致命危机。人可以两天不吃饭,但不能两天不喝水,明军一个个渴得嗓子直冒烟。没有办法,王振只好让士兵就地挖井,可是挖了二丈多深,也不见一点水。士兵们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怨声载道,骂不绝口,明军的军心进一步涣散了。】
【包围土木堡的瓦刺军知道明军找不到水喝,饥渴难忍,便准备把他们引出堡垒,一举歼灭。】
【八月十五日,也先派遣使者到明军假装与王振谈和,以麻痹明军。王振见也先派人来谈判,喜出望外,不分辨真假,就满口答应。】
【也先为了迷惑明军,假装撤退,故意将土木堡南面的河水让出,暗地里则做好了埋伏,只等明军争水大乱之机,出兵全歼。王振看到瓦刺军向后撤退,以为瓦刺军真的要议和,立刻下令移营就水。】
【饥渴难忍的军士得令后,一哄而起,纷纷奔向河边,正在明军争相乱跑之机,瓦刺伏兵四起,明军溃败,根本无法阻止有效的抵抗,瓦剌军将一个个毫无抵抗之力的明军斩杀,在集上明军互相践踏、冲突,死伤无数,尸横遍地……】
【护卫将军樊忠见此惨状,压抑已久的怒火轰然爆发,他举起铁锤直奔茫然不知所措的王振,怒吼着:“我要为天下人杀了你这个狗贼!”当场就将王振一锤砸死了!】
“好啊!”
不知多少观众发出了兴奋的高呼,但所有有识之士都知道,这二十万明军完了!
宣宗朱瞻基看着自己所在的乾清宫,这里距离土木堡也不过百里,必定会会成为瓦剌人下一个目标:“北京城!”
【王振被杀,亲兵也所剩无几,朱祁镇见自己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束手就擒。明英宗朱祁镇就这样成了瓦剌人的俘虏!】
【土木堡之战,皇帝被俘,20万大军被击溃,随从出征的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堃、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了铭、王永和等50多名朝廷重臣战死沙场!】
评论区
“英国公张辅,河间王张玉之子,但他却不是前面提及的那些军二代,他早年跟着父亲参加靖难之役,因战功被封为新城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