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584章</h1>
朱佑樘:杀人诛心啊!
“《明史》中还说: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以来,继体之君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居然把朱棣都排除出去了,可见他们的评价何其偏颇……”
朱棣:“朕可不屑去讨好那些腐儒……”
“朱佑樘就像是按照儒家模版打造出来的一个皇帝,是宋仁宗第二。”
“他缺乏雄才伟略,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彻底清算成化朝的倒行逆施,也没有冲破外戚宗室的包围,还是得耗费大量民脂民膏豢养这些国之蛀虫!”
“大约他只想做一个太平天子吧……”
朱佑樘:这个“太平天子”它正经吗?
第551章 艰难中兴
【朱佑樘死后,关于朱佑樘的死因成为了当时明朝朝野的热搜第一。】
【很多人都在说朱佑樘和他爹朱见深都是被太医治死的,更加离奇的是,这个治死两代皇帝的太医居然还是同一个人!】
这个八卦有点意思,一下子炸出了许多将天幕当做背景乐的潜水党。
朱见深:“什么!朕居然是被太医害死的!”
朱佑樘:“朕不是因为体弱多病……”
【这位疑似治死了两位皇帝的神奇太医名叫刘文泰,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成化帝朱见深的杰作,因为刘文泰是通过传奉官制度进入官场的。】
朱见深:什么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就是啊!
虽然,天幕说的是“疑似”,但无风不起浪,天幕为何没有怀疑其他人!
【我们不知刘文泰的医术如何,只知道,他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进入朝堂后,最开始在通政司任职,后来才被调入太医院。】
【得益于朱元璋设定的严格的户籍制度,明朝的太医往往是父传子、子传孙,至于他们的医术如何,无人在意。】
朱元璋争辩道:“我大明的太医官是有考核才能晋升的!”
朱标:“父亲,若是一家人几代深耕太医院,想要通过考试太简单了。”
朱元璋无言以对。
朱棣想起自家皇后早逝的历史,不免有些阴谋论:“关乎皇室性命安全的太医居然有如此大的隐患!”
【一个原本与医学无关的人,却能够进入太医院,还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为皇帝诊治,可见刘文泰是个十分会钻营的人。】
【朱见深去世之前,因为吃坏东西导致腹泻,这本不是什么大病,却在刘文泰的诊治下腹泻不止,最终去世。】
马皇后:“仅仅是吃坏肚子?便是普通百姓都不会因为这样的小病丧命吧!”
【这件事当时便引起了朝野震惊,刘文泰也被定罪,但这样的大罪居然没有被处以极刑,只是贬为太医院院判,依旧留在太医院做官,负责宫中诸人的诊治,朱佑樘真的太“宽容”了!】
朱见深:“这就是你的孝顺?刘文泰害死你的君父,只落得个贬官的下场!”
朱佑樘:“可是,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刘文泰的罪过,朕也不能不教而诛!”
【十八年后,当朱佑樘身患热疾,也就是感冒,刘文泰再次被召来治病。然而,他并未对朱佑樘进行充分诊断,便草率地开了大热之剂,导致朱佑樘病情恶化,一命呜呼。这一事件被称为“妄进药饵案”,在明朝历史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评论区
“感冒不都是吃药七天好,不吃药一周好吗?”
“即便当时没有什么高深的医术,只要多喝热水,也能扛过感冒吧。”
“明朝的医术已经很成熟了,李时珍可是明朝人。”
“可惜,有名气的大夫都在民间,太医院都是什么的牛鬼蛇神啊……”
朱佑樘懊恼:“朕将朝中的传奉官都罢免了,却忘记了太医院!”
【这一次,刘文泰被判死罪,但在大学士李东阳、谢迁等人的力保下,最终改判流放广西。】
朱佑樘终于体会到了上一刻他爹的憋屈:“他把朕治死了,这是谋害皇帝啊,居然只被判了个流放!”
朝臣:医术这种东西没有确切的标准,我等也不知他到底有没有罪啊……
【太医刘文泰的经历,深刻的揭示了明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朱见深、朱佑樘以身为鉴,让后来的明朝皇帝再也不敢相信太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