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596章(2 / 2)

朱棣:“这结交内侍与莫须有何其相似!”

第563章 嘉靖嘉靖

【河套之议以失败告终,加剧了明朝内部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朝中大臣及边防诸将没有人敢再提收复河套之事,这也使得明朝的边防形势更加败坏,蒙古人的袭扰日益严重。】

【嘉靖二十七年,夏言因支持收复河套地区,最终以“结交近侍”的罪名被诬陷入狱,坐罪处死,时年六十七岁。】

【夏言成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公开斩首的内阁首辅!】

【此时的朝堂斗争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立场,而是掺杂了许多私人恩怨,手段更加酷烈,残忍。】

评论区

“明朝的内阁制度最终完善就是在夏言的手上,此时的内阁独揽大权,掌握军国大事,次辅就像他的下属,言官唯他马首是瞻,可以说夏言建立了一套以他为首的集权体系。”

“此时的内阁已经等同于中书省,首辅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

“嘉靖帝怎么可能允许有人在自己手中分权,夏言失去帝王信任是早晚的事。”

“况且,夏言不像张璁,他生活腐化奢靡,各种小毛病一抓一大把。”

……

【夏言倒台后,严嵩迅速崛起,通过迎合嘉靖帝的兴趣和需要,逐渐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严嵩也是一个大器晚成的选手。】

【严嵩出生于成化十六年的江西省,他父亲严淮醉心权利,攀缘富贵,备考多年却一事无成,便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望子成龙!】

【严嵩五岁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严嵩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考中二甲第二名的进士,相当于全国第五名,顺利被选为庶吉士,也就是内阁的预备成员!】

【但他的好运似乎出了些问题,一场大病让他耽搁了十年时间,这十年正是正德朝前期,刘瑾一手遮天的时候。】

【作为高中进士的知名人士,严嵩在家乡远近闻名,还被当地知府请去修地方志。】

【刘瑾倒台后,严嵩回到京师,此后十多年世间,他都在北京和南京的翰林院任职,不得升迁。这二十年间备受冷落的经历让严嵩无比渴望权利富贵,这也是他此后骤然改变行事作风的动机。】

【嘉靖帝登基后,沉迷道教,将朝中军国大事都交给朝臣处理,时任礼部尚书的夏言因为青词写得好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

【严嵩与夏言正是同乡,在明朝官场,同乡、同门、同科都是天然的同盟关系,严嵩拼命讨好夏言,寄希望于得到进步。】

【此后,严嵩的官职果然平步青云,从翰林院掌事到国子监祭酒,到南京礼部尚书,北京礼部尚书……】

【嘉靖因大礼议之事,十分重视礼法,因此礼部尚书在六部中最为显赫,是入阁的阶梯。嘉靖十七年,严嵩不顾礼法,一味迎合嘉靖的心意,将他的亲生父亲抬进太庙,得到嘉靖的宠信。】

【嘉靖二十一年,严嵩顺利入阁,开始了对首辅夏言的反攻倒算!这一年,严嵩六十二岁。】

朱厚照:“六十二岁才进入内阁!”

朱佑樘:“这人怎么这么能活!”

朱见深:“莫非又是一个司马懿?”

朱祁钰:“大明不可能有司马懿,倒是天幕说的李林甫与其一般无二!”

……

【夏言原本算是严嵩的伯乐恩人,但他们之间却也积怨已久。】

【严嵩做礼部尚书的时候,多次邀请夏言参加酒宴,夏言都不答应,即便答应了,也是动辄迟到,让严嵩的面子十分难堪。】

【夏言身居高位多年,家底殷实,生活奢靡,家中奴仆成群,豪宅美婢。在内阁值班的时候也能自带珍馐佳肴,严嵩和他做了两年同事,每天相对吃饭,一人吃着家中精心准备的美味,一人吃着朝廷提供的粗茶淡饭,夏言却从不曾分享过分毫……】

【夏言一直将严嵩当做当年求到自己门上的落魄翰林,殊不知此时的严嵩已经成为能够扳倒他的庞然大物!】

【严嵩是个疵瑕必报的小人,自然不会放过羞辱过自己的夏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