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604章(1 / 2)

<h1>第604章</h1>

但他不是普通孩子,大明天下压在他的身上,他必须尽快充实自己,才能对得起先皇和大明的先帝们!

【按照明穆宗生前的布置,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是外廷的顾命大臣中排名最靠前的。但要说与皇帝最亲近的还得是大太监冯保,而冯保与高拱的关系非常恶劣。】

【高拱对冯保也是欲除之而后快,一场政治斗争近在眼前,在这场斗争中,张居正表面上是高拱一派的,但实际上,张居正与冯保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早就预谋赶走高拱。】

【朱翊钧年幼,由太后摄政,冯保深得李太后的信任,因而张居正也得到了太后的看中。而高拱却自持身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皇帝与太后颐指气使,可以说将上司和同僚得罪了个遍,最后不出所料的被排挤走了……】

【高拱一走,另一个阁老高仪也被惊得很快便病逝了,至此,三位内阁顾命大臣中只剩下了张居正一人!】

评论区

“冯保知书达礼,又有文艺素养,所以很受明穆宗的喜爱。冯保利用皇权更迭之间的权力真空,通过遗诏驱逐了政敌孟冲,亲自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冯保在司礼监任上刻了许多书,如《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等。”

“他还颇有远见的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协助太后负责小皇帝的教育,皇帝称呼冯保为“大伴”,对他也颇为敬畏。”

“明朝最有才的总管太监!”

“然而,冯保也有贪财好货的一面,他收受张居正等人的贿赂并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生圹(墓地)。”

“冯保在朝中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赏罚,他也因此引起了皇帝和其他大臣的不满。”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朱翊钧得以亲政,冯保因被皇帝忌恨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被抄没,家人也死于狱中……”

【这次内阁的震荡对朱翊钧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此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始终坚持自操威柄。】

【经过正德、嘉靖年间数十年的政治腐败,朝堂争斗,明王朝早已财政枯竭,危机四伏,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堪称民穷财竭。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张居正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朱翊钧对张居正不仅委以重任,而且尊礼有加,言必称“元辅张先生”,或“张先生”,从不直呼其名。】

【张居正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

评论区

“戚继光事生涯的又一次辉煌时刻!”

“可惜,戚继光因张居正得到重用,张居正病逝后,戚继光立刻被当做张居正的党羽,调往广东。”

“万历十六年,戚继光在穷困失意中病逝,享年六十一岁。”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边花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革马上行。”

戚继光:“丈夫当马革裹尸,死于征途,病死于床榻,太窝囊了!”

【万历九年,一条鞭法已在全国各地“尽行之”,这标志着张居正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次改革是明中叶以来地主阶级革新自救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张居正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一举扭转了正德、嘉靖两朝以来形成的颓势,为垂危的明王朝赢得了生的转机!】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张居正一手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但正如海瑞对张居正的评价:“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他死后,他倾尽心血培养的学生朱翊钧对他进行了反攻倒算,他的改革措施很多都被废除,满腔心血付诸东流!】

张居正眼眶微红,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对大明的未来满心忧虑……

他严格要求皇帝,只想让皇帝成为一个圣明之君,却没想到他居然对自己恨意如此之深!

评论区

“千古一相!”

“元辅良臣!”

“日月为明,万国朝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状元榜眼,二男登两第,学冠天人。”

“他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在那个时代,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协助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