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615章(1 / 2)

<h1>第615章</h1>

【所以当次年4月,李自成攻进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城时,他面对的就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中原地区的百姓都被天幕描绘的场景吓坏了,不过也有人临危不乱,安抚周围的百姓。

“天幕曾讲过如何预防瘟疫,我都记下来了,大家照做,就不用担心瘟疫了。”

“是啊,我也记得呢,要勤洗手,要喝热水,还要注意卫生,不吃病死的动物……”

天幕的潜移默化多少是有点用的,当灾难发生时,他们终于不再等待青天大老爷或是神仙佛祖,而是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知识拯救自己!

【明末大鼠疫的爆发和蔓延,无疑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一方面,瘟疫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和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使得明朝在面对内外敌人时更加无力。另一方面,瘟疫还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使得民众对明朝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当时的朝廷对鼠疫毫无办法,直到崇祯十六年的冬季,大雪纷扬,老鼠被寒冷冻得差不多死光了,中原地区人口密度也大幅度下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降低,鼠疫病情才逐步得到缓解……】

【小冰河时期不仅影响了明朝的内地,还对边疆地区产生了影响。受到小冰期的影响,北方持续低温、干旱,草场退化,为了改善处境,北方少数民族频繁南下,后金便是其中的代表!】

【农业减产和饥荒,使得明朝的财政收入大幅下降。明朝政府不得不增加赋税和徭役,但这却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引发了更多的反抗。】

【此时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每年的军费“三饷”开支高达两千万两以上,明朝政府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赈灾和镇压起义,这使得明朝的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财政的枯竭使得明朝政府无法有效地应对各种危机,可以说小冰河时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崇祯双目赤红,在评论区无能狂怒:“为何朕的大明要遇到这样反常的气候,难道当真是天罚吗?”

朱元璋:“什么狗屁的天罚!清朝能扛过去的事咱大明也得扛过去!”

朱棣:“这么多人在为你出谋划策,你却满心颓丧,有什么资格做大明的皇帝!”

朱瞻基:……

朱祁钰:……

崇祯:(*·w·)!

第581章 日薄西山

【小冰期对农业社会经济确实有影响,对游牧民族影响更大。但要说一个一亿人口的大帝国灭亡于此就太过武断了。】

【还是孙传庭总结的好:“权贵豪强、衙蠧学劣……贻国家以单弱此,其为人毒犹逾于流贼,而奸更甚于细作”。】

【那些有权有势的贵族豪强凭借自己的权势压榨百姓,那些贪污腐化的政府官员,他们不仅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反而成了国家的蛀虫……就是这些人削弱了国家的实力,使得国家在面对外敌时无比脆弱,他们比那些流寇和细作还要可恶!】

【于是,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真正导致明朝灭亡的正是其内部危机!】

评论区

“孙传庭可是明朝末年的名臣名将,栋梁之材,他能文能武,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就是被他擒获的!”

“他最后死在了崇祯十六年与李自成的潼关之战中,他的死标志着明朝的灭亡已成定局,《明史》有言‘传庭死而明亡矣’!”

“可惜如此杰出的朝臣却抵不过皇帝的猜疑和朝廷的腐败,最终也没能挽救明朝灭亡的结局!”

……

【明朝中期以后,皇室不断提取太仓的银两供自己享用,甚至把外库的藏银输入户部,导致国家财政内外交困。】

【为了应付日益增多的军费开支,朝廷不断地加派赋税,在全国范围内以征矿税为名,派遣了大量矿税监,横征暴敛,鱼肉百姓!】

【因政治腐朽,所以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以万历皇帝宠爱到想要易储的福王为例,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所修的王府,花费白银二十八万两。朱常洵就藩时,还得到了明神宗赏赐的上等良田四万顷,这些可都是从百姓口中抠出来的。】

【即便如此,朱常洵还是贪得无厌。他在洛阳依旧与民争利,想尽一切办法兼并土地,百姓遇到灾荒,民不聊生的时候,他也舍不得拿出哪怕一点点钱粮来赈济!】

【据统计,明末各宗藩加起来,约占全国七成土地。以河南为例,中州半数土地都被藩王占据,蜀地藩王的土地占成都府十分之七,号称藩王之中最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