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56章(1 / 2)

(' 在田赋之外的收入占比少到可以不计。

茶税竟然才占比不到一成。

要知道当时中国的茶叶是多么的紧俏,怎么肯定就这么点税?

为什么呢?因为大明压根就没有关税,为啥没有关税呢?

贸易都没有要什么关税!】

“关税???”朱高煦又懵了,啥是关税??

【而且一直持续到隆庆年间1567年明政府才开始意识到不对。

明朝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

大家算算,到这已经过去了百年。

然而隆庆年间虽然开放了海禁,开始了贸易,但是明朝依然没什么关税收入。】

朱棣???

朱高炽???

【不是政策不对,而是这时候已经是明朝的晚期了,说白了皇帝说的已经不算了。

特别是利益既得者的沿海缙绅,这些缙绅士族在海贸与商贸中赚钱赚盆满钵满,当然不肯让政府来抽。

沿海缙绅咱们放在后面说,也是让明朝经济崩溃的原因之一。】

【说白了,赚钱真的要趁早,特别是在大好局势下。】

【朱高炽】:大好局势??

【郑和下西洋后的万国朝贡正是大好局势。】

这下朱棣和朱高炽整不明白了,之前神迹不是说了,下西洋后的朝贡是赔本赚吆喝么,如今怎么又说是大好局势???

第150章

朱棣眉头紧锁, 之前听神迹所述,他已经做好放弃让万朝来明的打算。

明太宗朱棣原本还没觉的,自打看了国库的账本,又听神迹分析了这么半天, 此时的明太宗朱棣觉的大明是穷, 真的穷。

只让郑和下西洋去赚钱, 不让西方国家过来占他们大明的便宜, 如此他们大明不至于穷困而亡。

要说明太宗朱棣虽然武断了些,但真到了和大明国运之事, 他还是很愿意学习。

不过他思考了半天,却不能领悟大明在贸易上到底有什么优势。

说来也怪,在战场上朱棣能很快判断出局势,但在国家经济方面,他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太子朱高炽也没好到哪里去, 朱高炽是知道大明穷, 却不知该如何, 反正能不花就不花肯定没错。

若是他知道大明有什么优势, 他也不会停了郑和下西洋,放着银子不赚, 自己是疯了么?

【明太宗朱棣】:大明有何优势可言。

【明仁宗朱高炽】:有何优势?

原本一向心思深沉的两父子一起发问, 能看的出来两人对大明的经济是打心底着急。

【路人甲】:那么大的优势啊, 你们怎么说没有呢。

路人甲就讨厌这些脑残粉, 错了就是错了, 还死不承认,永乐年间大明朝的经济优势就是很大, 还死犟说没有优势!

【接下来咱们说说大明的优势。

优势一,万朝来贡, 海外市场已经开拓。

优势二,郑和下西洋,开拓了航道。

优势三,明朝商品价格的优势和不可替代

接下来咱详细分析分。

当初明太祖朱元璋禁海,原因咱们也分析过,海盗还有反贼余孽是原因之一。

但是通过郑和下西洋,如此声势浩大,宣扬大明国威的同时,也震慑了海盗和反贼余孽。

这是郑和下西洋产生的蝴蝶效应,直接扫平了海外贸易的道路。

可以说现在的海上防线特别安全。

以如此高的代价换来的海上之路,明朝竟然只用来让西方国家来大明朝贡,真是暴殄天物。】

乐瑶放出一个小动画,一片大海上有很多海盗小船,只见明朝的大船行驶过来,然后那些海盗小船吓的全部开走了。

【明太宗朱棣】:那海上之路还能用来作甚。

【明仁宗朱高炽】:还能用来作甚?

海上之道谁都能开辟,明太宗朱棣并没觉出有什么优势来。

不过震慑周边小国,稳固政治而已,若这也算优势的话。

但这样的优势又能带来怎么样的利益?

明太宗朱棣又想不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