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19章(1 / 2)

(' 朱瞻基想了想了,忽然笑了

还真是六位帝皇丸!神迹当真是才!

“六位帝皇丸,哈哈哈。”朱瞻基被莫名戳中了笑点。

“你笑啥,有啥好笑的。”朱高煦凑过去,“你知道六位帝皇丸是谁?”

朱高炽一脸淡定道,“他爹、他娘、他儿子、他自己、他哥、他侄子。”

“大哥,你说这个干嘛??”朱高煦没听懂,什么跟什么。

【咱们先来看看唐玄宗李隆基接手的是怎样的大唐。

神龙政变和唐隆政变,大唐权利的频繁交接,让大唐朝堂陷入动荡之中。

卖官鬻爵朝堂敛财、土地兼并、流民四起,大唐陷入了混乱阶段。

虽说朝堂混乱,但是盛唐的家底还在。

科举制度为大唐积累了一批人才,还未完全破坏的府兵制,充盈的粮食储备,以及从武周恢复到李唐后中央及地方的向心力。

在这不得不说一句,唐太宗李世民的对李唐的影响,即便过了这么久,众臣还百姓还怀念并愿意为之努力的李唐。】

乐瑶又不由的夸赞唐太宗李世民,还是那句话,若非要选个朝代穿越她就穿到贞观年的大唐。

原因无他,只因唐太宗李世民对百姓好。

“武周?”唐太宗李世民相当会抓重点。

联系神迹前面所述政权交替,唐太宗李世民快速得出结论,外戚篡权。

*

“这个唐朝皇帝当真如此的好。”汉武帝刘彻有些好奇,但不是好奇李世民有多好,他好奇的是自己有没有比李世民强。

听到这,唐玄宗李隆基眯了一下眼睛,他觉的神迹说的有些偏颇了,他接手的大唐哪里有那么好的开局。

若是换成别人,怎会有现在的开元盛世。

虽然心里这么想,唐玄宗李隆基面上还是一副谦虚模样。

【和之前讲嘉靖帝朱厚熜一样,这次咱们也从唐玄宗李隆基用人这个角度来分析,唐玄宗李隆基怎么就变了。

首先,他任用大臣姚崇为宰相,这个与房玄龄杜如晦齐名的四大宰相之一。

姚崇提出的了《十事要说》:

第一,实行仁政。

第二,青海的边界太平,不能贪图边功。

第三,不能让太监参政。

第四,若身边的亲信作奸犯科不能包庇。

第五,防止外戚专权。

第六,广开言路。

第七,不收大臣公卿的礼物

第八,不建造寺庙道馆。

第九,不让亲属任职。

第十,以应有的态度对待臣子。

看的出,宰相姚崇是总结了先人经验,提出的都是中肯之策,而唐玄宗李隆基则全部采纳。

起码在前期的确是采纳的。】

“不愧是神迹。”唐玄宗李隆基感叹,竟然知道自己和姚崇私下的话。

作为对标太爷爷的明君,自己自然会广开言路,听忠臣所建。

李隆基就差把“我要做明君”几个大字写在脸上。

姚崇没想到神迹会提及自己,心中万分激动,特别听神迹称自己为四大宰相之一。

自己这三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这一阶段,唐玄宗李隆基是大胆放权给姚崇,连普通官员的任免权他都敢下放给姚崇。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姚崇就把大唐拉回了正轨,而他的使命也结束。

国已安稳,李隆基开始寻找下一任宰相,这可不是什么卸磨杀驴,而是帝王权术。

毕竟宰相权利滔天,若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日后定成大患,而姚崇的确也有这个苗头。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给大权在握的宰相们一个任职期限三年。

为何是三年呢,首先实行政策起码三年见效,其次三年不足以让他们拉帮结伙。】

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神迹当着众臣的面说出自己的心思,整的自己和卸磨杀驴一般。

不过为帝者就得心狠手辣,就像他家太爷爷,当年也不知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

“结党营私。”唐玄宗李隆基看向姚崇,吓的姚崇背后一身冷汗。

“臣不敢。”姚崇上前请罪,底气不足,虽然姚崇没有明面上打击异己,但的确用丞相之权将他的敌对赶出长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