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玄宗李隆基的心声发到弹幕上,他想以此让李世民对自己改观。
【赵匡美】:那可是,您老人家只会跑。
【朱高煦】:撒丫子跑。
赵匡美和朱高煦吐槽的弹幕跟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弹幕后面,有点说相声的意思。
乐瑶噗嗤一下笑了,粉丝真有才。
李隆基不知道赵匡美和朱高煦是谁,他还以为是两位神仙,因此也不敢反驳。
【757年十二月,唐肃宗下旨,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还有范阳节度使。
眼看史思明都投降大唐了,原本归顺安庆绪的那群人动摇了,他们觉的跟着安庆绪没什么前途,唐朝统一大势所趋,于是这群人纷纷投靠了史思明。
在他们心里史思明还是比安庆绪靠谱。
如此,大唐算是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可惜好景不长,史思明一看安庆绪那边已然无法威胁自己,自己的实力再次壮大,他怎可能甘心居于人下。
于是他随便找了借口,声称大将李光弼想要害他,大唐并不是诚心诚意的想要招降,于是再次起兵造反。】
天幕上,卡通的史思明蹦来蹦去,头上明晃晃的几个大字,“我又反啦!”
【唐肃宗万万没想到史思明真的是诈降,他开始还不信,派宦官去范阳继续安抚史思明。
但史思明本来就是诈降,怎会被安抚的住,唐肃宗没有办法,只能继续派兵先杀了比较弱的安庆绪,然后再杀史思明。
这次唐肃宗大手笔的派出十个节度使,号称六十万大军围堵安庆绪七万大军!当然了,有没有六十万两说,起码比安庆绪的七万大军多。
并且唐肃宗又任命太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任命郭子仪为副元帅。
如此阵仗,有人有将才,按理说这场战斗应该是毫无悬念的,但偏偏这个时候,唐肃宗的神操作又又又来了。】
第214章
【唐肃宗开始疑神疑鬼, 他特别担心太子李豫和九大节度使一起出征会不会趁机拉拢他们,从而夺了自己的皇位,也让他变成太上皇。
毕竟自己当时就是这么干的,于是唐肃宗就撤了太子李豫天下兵马大元帅
从这就能看出唐肃宗的确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 还没得天下就开始护权。
而且这也不是唐肃宗第一次干这样的事。】
“怎么了, 他也一日杀三子了?”朱高煦吐槽, 看的出来他平时是真不看书, 明明乐瑶讲的是唐朝的事,作为后世王朝的人多少应该知道。
朱高炽无奈的叹气。
“大哥, 你叹什么气。”朱高煦就不爱听朱高炽叹气。
“多读书。”朱高炽道。
“这不有神迹么。”朱高煦才不读书,看书就困。
【倒是没有杀三子,只杀了一子,三皇子李倓。】
朱高煦瞪大眼睛,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方才胡说八道还说对了!!
朱高煦特别激动的感叹, “老李家的儿子是真多, 杀起来不心疼!”
朱棣竟然点点头, “你该庆幸。”
朱高煦???
【建宁王李倓进入直播间】
一般直播间中间很少会有人进, 所以乐瑶下意识的顿了一下,等看清进来粉丝的名字, 乐瑶不由道, 粉丝也太配合自己了吧!
*
公元756年六月
唐玄宗李隆基一行人继续南下, 这一路上颠沛流离, 唐玄宗李隆基再无往日风采。
唐玄宗李隆基怎么也想不明白, 安禄山他如何敢反?!
想明白想不明白又如何,安史之乱已成定局。
“你们带着国宝玉册去灵武。”唐玄宗李隆基对韦见素、房琯等人道。
如今李亨已经在灵武登基为帝, 李隆基已然无力回天,谁让此时的他尽失臣心。
“吾儿继承皇位是顺从天意, 但是他毕竟还年轻,你们要好好辅佐,国家大事仍旧要向朕汇报。”李隆基吩咐韦见素。
“等着收复了长安之后,天下太平,朕才能安心不管国事。”李隆基一副忧国忧民的贤君模样,“传朕旨意,封其他皇子分领节度使,这个时候应该共渡难关。”
李隆基说的大义凛然,实际上还是在地方李亨,如今天下大乱大势已去,让他继承大统乃是无奈之举。
等到天下太平,他得让李亨知道这天下是谁的他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