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努尔哈赤就是清朝的老祖宗。”朱瞻基道,他清楚的记得之前神迹说过正是因为朱见深的血洗女真才被清朝黑成那个样子。
“爹,咱们派兵出征,灭了女真!”朱高煦的眼神都亮了,掩盖不住的兴奋,“儿子还能领兵打仗!!”
“二哥,女真如今归附大明,你没事去揍人一顿,师出无名。”朱高燧道。
“你没听神迹说这女真灭了咱们大明,防患于未然你懂不懂。”朱高煦对朱高燧道,而后又转头看向朱棣,“爹,您说呢?”
朱棣还是一如既往嫌弃的表情,“闭嘴。”
朱高煦委屈了,“爹,你这是怎么了,您不是最爱打仗么?!”
朱棣不搭理朱高煦,朱棣心里清楚大明灭亡不在于女真,是大明的制度出现问题。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现在灭了女真,还会有其他人推翻明朝统治。
【整治了辽东三年后,万历又将熊廷弼调到江南,让他督学江南。
熊廷弼此次督学针对的对象是江南集团,说白了就是东林党,断了江南集团通过自己的权利和关系网操控科举的可能性。
这下不是得罪人的问题,东林党对熊廷弼可谓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结果可想而知,东林党疯狂的弹劾熊廷弼,熊廷粥只能被迫辞官。
随后到了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大明惨败,危机时刻熊廷弼再次被启用,他被任命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并赐尚方宝剑,再次前往辽东收拾残局。】
朱厚照又开始眼馋大臣,若熊廷弼生在正德年,他定会重用。
【随后就到了天启元年,东林党扶持朱由校登基有功,再次权倾全野。
他们上台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帮明熹宗朱由校治理大明,而是排除异己,首当其冲的就是大臣熊廷弼。
东林党打击熊廷弼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之前的恩怨,二是想抢熊廷弼的兵权,换成他们自己人。
最后东林党自然如愿了,因为天启初年朱由校还是很信任东林党。】
“不用猜,换上去的肯定是个棒槌。”赵匡美语气笃定。
要换上的是个能臣,明熹宗朱由校便不会和东林党闹翻。
【泰昌元年九月十二,离明光宗朱常洛驾崩没几天。
明熹宗朱由校便下旨捉拿原辽东大臣李如柏,同时任命袁应泰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将熊廷弼从边境调回,可见东林党是多么迫不及待。
新派去接手辽东的大臣袁应泰也是东林党,但他属于东林党里人品很好的一类人。
虽然大臣袁应泰为人正直,治理河道也不错错,但是吧,他对打仗一窍不通,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如何处理辽东边境复杂的情况。
天启元年,努尔哈赤再次率军南下,金军攻破沈阳,总兵尤世功、贺世贤战死。
随着总兵战死,沈阳竟然在短短的一天没被努尔哈赤攻破。】
“我就知道会这样。”朱佑樘道。
朱厚照虽然也猜到明朝在辽东战事上会出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沈阳仅仅一天便被攻破,明朝末年的军事竟然弱到如此地步!
【就在沈阳被金军攻破的五天后,努尔哈赤下令攻打辽阳城,此时的明军早就士气全无,辽阳城失手是迟早的事。
大臣袁应泰自知大势已去,他选择和辽阳共存亡,他独自一人到辽阳城的城东北的镇远楼,向西叩拜北京。
随后袁应泰用明熹宗朱由校赐给他的尚方宝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死谢罪。】
听到这,朱佑樘不知该如何评价袁应泰,有爱国心却没能力,这样的人你说他人好人还是坏人?
【只能说大臣袁应泰是明末党正的牺牲品,以他以往的业绩来看他是有能力的,但并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
而东林党偏偏推他出来当辽东经略,东林党只管抢占先机占领要位,他们才不管推举出来的人到底能不能胜任。
此举就像推自行车选手去当赛车手,不顾人死活。
当然,也不能把锅都甩在东林党的头上,毕竟是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下的圣旨,换掉了大臣熊廷粥。】
【经过此次失败后,明熹宗朱由校立马找众臣商量该如何是好,再这么大下去,金军怕不是要兵临京城。
面对如此大败,明熹宗朱由校依附的东林众臣却没人提出什么好的意见,他们的全部心思都在党政上。
战败这么大一个锅,绝对不能落在自己头上!】
天幕上出现几波卡通大臣,他们有的官服上写着东林党,有官府写的是浙党,总之分成了不同的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