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14章(1 / 2)

(' 如此军心大乱, 无奈之下只能排除已经残废的大将哥舒翰出征,后有大将郭子仪等人应战, 总算扭转了局势。

但是哥舒翰又和李隆基心腹杨国开始内斗, 随后唐玄宗李隆基又逼破哥舒翰出征应战, 果然大败。

大败后, 唐玄宗李隆基竟然弃长安于不顾, 公元756年六月,叛军攻陷长安。】

乐瑶快速的总结安史之乱, 因为之前已经讲过,但是太久远了, 乐瑶怕粉丝忘了于是就再简要的讲一下。

*

唐睿宗,唐殿

唐睿宗李旦听神迹所述的安史之乱,脸色刷的一下变了。

虽然唐睿宗李旦做过心里准备,但是真正听到后,唐睿宗李旦仍旧被震惊。

“怎会这般,怎会这般。”唐睿宗李旦喃喃道,“这畜生。”

“母后,这畜生竟然如此混账。”唐睿宗李旦此时不知该如何对待李隆基。

武则天却很淡定,史上晚年昏庸的帝王又不止李隆基一人,倒也不必如此激动。

“你觉的安史之乱的起因是什么。”武则天问李旦,“想好再说。”

武则天又跟上一句,她可不想听“都是那小畜生晚年昏庸”这类的话。

李旦陷入沉思,他开始想为何会爆发安史之乱,这个安禄山到底是何人,竟敢造反?

*

武周

听到安史之乱,身为太子的李旦心底一沉,他甚至不敢抬头看武则天一眼。

李旦万万没想到自家儿子会晚年昏庸到如此程度,他怎会如此啊!

李隆基反应极其的快,直接跪下,“求皇祖母赐死孙儿。”

李旦猛然抬头,作为父亲他下意识道,“母皇,他还只是个孩子。”

“赐死了你,就能避免安史之乱?”武则天看向李隆基。

武则天摇头,一个王朝的崩塌岂是一朝一夕,不过身为帝王,肯定是有逃脱不开的责任。

【长安被攻破后,太子李亨仓促间登基,也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

但是唐肃宗李亨用人不善,刚登基就启用了文臣房琯带兵,最后唐军大败。

随后永王李璘叛乱,并且河北战场失利。

不过好在安禄山那起了内讧,加上大将李光弼和郭子仪等人,并且唐肃宗便派人到回纥借兵,长安之战打起。

终于在757年,唐朝收复了长安,收复长安后回纥要按照约定将长安抢劫一空。

此时身为太子的李豫站了出来,他提出了缓兵之计,希望等收复洛阳后再履行契约。

公元757年十月,洛阳收复,唐朝再无借口,只能履行契约,任由回纥抢劫洛阳。】

虽然已经是第二次讲这段历史,但是乐瑶还是很难受,让大唐变成唐的安史之乱。

但凡有一步做的对,但凡安史之乱刚发生时上台的是唐代宗,唐朝也不会衰败如此。

【随后,反贼史思明投降,公元757年十二月,唐肃宗下旨,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

大唐总算暂时统一,但不想史思明并不是真心降唐,他再次造反。

没办法,唐肃宗李亨只能再次派兵讨伐,这次他让太子李豫当天下兵马大元帅。

但是唐肃宗又担心自家儿子功高盖主,于是战前又撤销了太子李豫的兵马大元帅,并把他调回长安。】

*

“但凡没唐肃宗,唐朝也不至于如此。”赵匡美激动的,即便已经停神迹讲述过一次,但是赵匡美还是很气。

“这么一对比,唐代宗李豫还算祖孙三人里最正常的一个。”赵匡美对比之下,竟觉的李豫还不错。

赵德芳点头,实事求是,这么大一个烂摊子,若换成其他朝代的晚期君王,说不定大唐早就亡了。

赵德芳忽然明白,为何神迹要重新分析唐代宗李豫。

【不出意外,唐军又大败,本来应该平定的安史之乱又变成了拉锯战。

并且在此期间,唐朝又发生了兵变,好在由大将郭子仪出马平定了军变。

唐朝好不容易团结起来,在这个节骨眼上唐肃宗李亨和唐玄宗李隆基却脚前脚后的驾崩。

唐朝再次大乱,皇后张氏想拥立越王李系登基,抢夺李豫的皇位。

最后太子李豫在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的支持下杀了张皇后,最终登基。】

*

“果真是乱世多政变。”阿斗不由感叹道,“唐朝为何会有这么多政变。”

“这样的烂摊子,唐代宗李豫怎么接。”阿斗开始替唐代宗李豫发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