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李白迎着漫天风雪,往巴蜀方向走去。
走了差不多两日,进入蜀中地带,又四处问路来到西郊浣花溪畔。
远远的,李白瞧见一个破烂的茅草屋,曾经的忘年交老友站在草屋前,发间生出了许多银丝,一群小童恶劣的揪走茅草,而老友根本无力阻止。
“喂!”李白掏出长剑:“你们这群小顽童,看你李爷爷我怎么教训你们。”
他的肌肉还是很有威慑力的,与杜甫这种柔弱的文人看起来就不一样。
“略。”小童们做了个鬼脸,一哄而散。
“太白兄?”杜甫以为自己眼花了,不然怎么会见到李白在他家门前。
“你住这儿啊。”李白四处张望。
房间阴暗无光,地板潮湿,床上只有一床布衾,线头都被蹬烂了,一个男孩睡在最里头瑟瑟发抖,那应该是杜甫的小儿子。
李白没想到老友会过得这么不好。
杜甫紧张的舔了舔唇:“那个,家中有点乱,很多地方没收拾好,走,我带你去另一屋。”
“好,”李白点点头,走了两步想起来什么,将他的大皮袄子脱下,盖在小家伙身上,“天气冷,别冻着了。”
看见他的举动,杜甫眼角一酸。
两人在侧屋坐下,腿边生起柴火,杜甫问李白:“你怎么会来蜀地。”
“我来看看你。”
杜甫瞥了眼关得严实的门窗,微微低头,放低声音:“你那神种....”
李白取下背着的鼓囊囊包裹:“诺,在这里。”
杜甫一下子跳起来:“如今外头有那么多叛军在追你....”李白竟然就背着这一大包到处跑!
“放心,我有分寸。”李白摆了摆手:“见过我样貌的人不多,天幕又没放过我的样子,没几个反贼认得我。”
“话虽如此,但是.....”
“尝一个试试?”李白掏出一根烤好的红薯递给杜甫。
杜甫双手接过,忍不住低头去仔细看红薯的样貌,见薯块呈长条形,个大饱满,有些高兴地说:“这就是能亩产三千斤,救天下万民的粮种。”
这时李白开口:“子美,以你之才不该蜗居在此处。”
杜甫苦笑道:“太白兄高看我了,我功名未成,年岁已老,如今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连村里的顽童都瞧不起我,谈何继续为国效力。”
“非也非也,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未高看子美,反而是子美你太看低自己了,”李白脸庞凑近杜甫,神秘的说道:“你知道我如何得到试炼名额的吗?”
杜甫疑惑的看着他,“太白兄的意思是.....”
“天女爱诗!”
李白从袖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笔:“来来来,你赶紧写一首,我们送过去给天女。”
“别犹豫了,”他将笔强硬的塞进杜甫手里,“救世之法,尽可从诗中所得。”
杜甫半信半疑地落下笔,笔触及草纸,这一刻想到了许多,想到为祸朝纲的安禄山,想到混乱的唐朝江山,想到千千万万与他一样饥寒交迫的唐朝子民。
眼神渐渐坚定,一首诗词在他的笔下形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璀璨的白光爆发,一大包东西从天而降砸中杜甫,他被身上的重物压得一懵,愣了下。
“这是....?”
暖融融的厚重棉被将他团团拢住,深色的印花上是一块洁白无瑕的宝玉,散发着淡淡的朦胧光晕。
【恭喜亲亲,您已申请报名成功,下一次试炼等待开放中。】
77望见宿主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跳下来,抱着杜甫送来的诗发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