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45章(1 / 2)

俗话说,人终有一死,神医也不例外。】

象征着张仲景生命的灯油即将烧干。

火光将泯的前一日,长沙人来看望张仲景,说长沙风水很好,希望他百年之后能在那里安身。

南阳人不干了,两方争吵了起来。

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那里吧。”

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从南阳至长沙为他送葬,结果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百姓送“祛寒娇耳汤”的地方,棺绳忽然断了。

两地的百姓就在这里为张仲景修建坟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

【千年之后,人们把这里唤做医圣祠。】

雕梁画栋,山水悠然,红墙黑匾上,写着医圣祠三个大字。

“万世医宗”四字匾额高悬,三米高的房间墙壁上贴着数不清的竹简,其上一笔一划雕刻着《伤寒杂病论》里的医书内容,雕刻者付出的心血肉眼可见,尽显中医文化神韵。

【后人研究张仲景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

“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这是一代苍生大医的真实写照。

南阳张仲景,医圣之名,当之无愧!】

天幕下一片寂静。

好半响,才有一道声音说:“什么南阳人,医圣吃过咱们长沙的水,也算是咱们长沙人了。”

“没错!南阳有医圣祠,咱们长沙也有张公祠。”

张仲景的故事带给人们的震撼难以用语言描述。

若说前三位医家代表让他们心生向往,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好感,张仲景的故事,就如同一把重锤,敲碎了底层人民尘封麻木的心脏外壳。

他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封建官吏,百姓病了,想办法为治病;百姓伤了,想办法让百姓不再冻伤。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是多少官员也做不到的事情。

既读圣贤书,又管窗外事,乱世之中,怜悯底层,为穷苦人民发声,张仲景让人们见识到了何为伟大,何为医者仁心。

这样的医者,若不受到后人的敬仰崇拜才是笑话!

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像曾经的张仲景一样,因读扁鹊的故事萌发出了行医的理想。

正如女子见义妁,内心受到鼓舞,愚昧无知的底层人们也从张仲景的生平中得到了某种坚定的力量。

嬴政五味杂陈。

他好像有些明白了,为何秦朝统一六国却不得人心的缘故。

归根结底,在于民一字。

他改革土地,将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兴修水利、长城,他明白自己是治万世而非一世之计,可百姓们服役的困苦却是实打实的。

“李斯。”

“是,陛下。”李斯忙上前,敏锐地察觉到自家陛下心情不太好,头更低了些。

“造纸术的进展如何了。”

“回陛下,纸张虽不如天幕里出现过的书册精美,但已能成功造出了。”

嬴政:“好,派人誉抄《齐名要术》里我勾画出来的几篇,分发给各省,着力协助百姓施行。”

齐名要术上册共计三卷,讲述了粮食和蔬菜的种植方法,包括谷物、大豆、小豆、大小麦、胡麻、水稻、瓜、芋等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及蔓菁、芜菁、萝卜、蒜、葱、韭菜等蔬菜的种植方法。

嬴政根据秦朝生产力的实际情况,暂时勾出了三篇,打算命各郡省推进:

分别是卷一的垦荒、种地收谷子篇,卷二的各种粮食作物、油料纤维作物的栽种篇以及卷三的蔬菜栽培篇。

《齐民要术》乃一本奇书,嬴政如获至宝,可惜他在天梯里只得到了上册,希望下一次试炼能有得到下册的机会。

“还有,传朕的命令下去,长城修建工程暂缓,让百姓们回家过年。”

嬴政沉吟道:“先解决温饱问题,再徐徐图其它。”

李斯怔了下,答:“是。”

陛下,变了....

未央宫。

“好!”刘邦兴高采烈地为天幕鼓掌,引来了吕雉注目。

刘邦哈哈干笑两声,突然说:“朕想办医学,让盈儿来辅助朕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