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17章(2 / 2)

“好好好。”

没白养系统,宴明婉抱着它揉了揉,“不理就不理,你高兴就好。”

明朝。

太和殿内。

朱棣轻轻摩挲着到手的白玉壁,光滑无瑕,饱满温润,眼睛注视着玉璧,比看心爱的妃子还深情。

姚广孝难掩激动,他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小心翼翼上前。

“陛下,既然试炼名额拿到了,那微臣部门的假.....”

“噢,奖赏是吧!”朱棣欣然笑道:“此番能拿到名额,着实仰仗爱卿,朕向来赏罚分明,对有功之臣绝不会亏待。传朕旨意!凡参与编撰《永乐大典》的官员,赏黄金千两,良田美宅,另外赐绫罗绸缎百匹,不只如此,尔等皆可官升半品,以彰功绩!”

非常大方,大方到姚广孝快哭了,他要的不是这个啊。

姚广孝顶着瘦成瓜子脸的尖下巴,憔悴道:“陛下,微臣说的是假期.....微臣全年无休,已经三年了!”

朱棣目光一凝,大掌拍拍姚广孝的肩膀。

“爱卿啊,朕一向将你视作安邦治国的肱股之臣,你且想想,像编撰大典这种名留青史的好事朕为何不交给别人,偏偏让你来担此重任?”

“还不是因为看中你!”

“如今大典问世,史书都要留下一行你的名字,多么荣耀,朕平日待你不薄,你可不能辜负朕的信任。”

姚广孝听闻此言,心中涌起一股热血,行礼相对:“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是臣的分内事,臣当全力以赴,在所不辞。”

朱棣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

“很好,所以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爱卿你更该以身作则。大典编完,不代表一切就结束了,还有一项更艰巨的任务,墨家试炼。”

“下去吧,回去告诉解卿,明日交一份关于试炼的计划书上来。”

姚广孝恭敬地应了一声,转身离开大殿。

站在殿外,冷风吹过,头脑渐渐从方才的激动中清醒过来。

不....假期!

又被陛下忽悠了,姚广孝痛苦面具。

回去该如何向同僚们交待啊,他真的要上吊了!

清朝。

朝堂上,大臣们为了要不要发展西洋科技争论不休。

清朝的科技发展缓慢,最大的原因在于闭关锁国政策以及政府推行的文字狱,连《齐名要术》《天工开物》这种图书都不允许出版,可见对民间的知识封禁有多严格。

但现在不是百姓学了科技会不会造反的问题了,而是他们再不发展,就要被洋人打进家门了!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桩桩件件惨无人道。

天知道圆明园一出,雍亲王的脸色黑成了什么样子。

这座园子康熙赐给他的,胤禛还邀请过胤礽一同观赏过,没想到后来被洋人烧了!

其余阿哥们的脸色也很难看。

天幕一棒打醒了他们,令他们惊觉国家看似的盛世下存在了多大危机,大清现在就像只拔了牙的虚弱老虎,周围的幼虎虎视眈眈,妄想挑战兽王的位置。

再远一点的西方,有着随时准备从他们身上啃下血肉的欧洲列强。

再者,沿海是有洋人的.....万一有奸细向他们出卖消息,洋人回去告诉它们的国家怎么办。

因此早在天幕讲晚清的时候,康熙就下了命令,严禁任何洋人出海。

如今港口风声鹤唳,看管之严,连只蚊子都休想飞出去。

康熙没想到后来的皇帝那么拉。

他本人并不抵触西方科技,甚至很感兴趣,向传教士们学习数学、物理和天文等科学知识,康熙明白西方科技发展得有多快,民间禁止是为了国家统治安稳,但上位者不能不了解,因此他允许传教士在国内自由传教,条件是交换先进的西方技术给皇家。

那乾隆皇帝干什么吃的,好的不学,坏的全学去了!

康熙暗暗磨牙,等他清楚乾隆是哪个儿子生的,非得揪过来暴打一顿不可。

“为今之计,必须发展科学,只是如何发展需有仔细的章程。你们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

康熙目光冰冷地审视着儿子们,沉声道。

第79章 墨家与发明篇27始信须眉等巾帼,谁……

阿哥们静默。

仿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康熙的问题。

就在朝堂气氛越来越僵硬之际,胤禩开口道:“汗阿玛,儿臣提议兴办科技学堂,请有才之士担任学堂老师,不止是西方的传教士,我朝的优秀科学者也应该重视。儿臣听闻广陵有位名唤作黄履庄的老先生在制造器械方面颇有天赋,发明过人物马首能自动表演的画影,自动纳凉扇,能夜晚照光的瑞光镜等等,十分神奇。”

“儿臣认为,像黄先生这样的人才我们完全可招来学堂,让他们教授学生科学知识。”

“不错,老八的意见很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