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流放后,我在东北当地主 > 分卷阅读8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4(1 / 1)

郭元春道:“顾掌柜跟我家有亲,你若是诚心想卖,就报个价出来。若是你想待价而沽,那就不须张口了,你再去问问别家吧。” 房主犹豫,顾佑安好似对这宅子并不太感兴趣一般,略看了下,对郭元春道:“我瞧城北那套宅子不错,我回去再考虑考虑。” “也好。” 郭元春跟着顾佑安走了,房主连喊了三声留步,却不肯报价。 郭元春和顾佑安也是真走了,回到平安镖局,郭元春才问:“你要租城北的宅子?” “不,我想买民人巷那套宅子。” 松江城到底偏僻了些,像顾佑安这样靠做生意日进斗金的还是极少数。松江城绝大部分民人都是一年存不下几两银子的寻常百姓。 松江城的房价本来就低,那套三进的大宅子,房主若是诚心卖,顾佑安猜卖价不会超过三百两。 “我看那房主还没决定要不要走,他们若是真要走,这宅子一定会卖。”顾佑安道:“请您帮我盯着些。” “这事好说。” 看完宅子时候不早了,顾佑安告辞,叫上王全,带着三十个护卫回邻山村。 顾佑安才走到村口,阿萱张开手摇摇晃晃跑过来,一下冲到顾佑安怀中,小丫头又是急又是高兴:“姐姐你怎么才回来,我等你好久了。” 顾佑安一把抱起她,笑道:“怎么不在家里等我?外头多冷啊。” “娘给我穿了皮靴子,羊皮袄,一点都不冷。”阿萱得意地翘起脚尖来,叫姐姐看她的新靴子。 “好看。” 阿萱搂着姐姐的脖颈咯咯笑,跟只还长着绒毛的小黄鸡一般。 “姐姐,家里来了好多人,娘看到他们又哭又笑,可闹腾了。”阿萱好奇看着跟在姐姐身后的一群人。 王全对她笑了笑,阿萱也咧嘴笑,这人看着挺顺眼的。 小胖丫头沉得坠手,顾佑安走了一段路就抱不动了,把她放地上,牵着她走。 “爹娘都在家?” “都不在啦,爹去田叔叔家啦,娘带人出门去了,这会儿家里没人。” 顾佑安一猜就知道娘把人带到新赁的房子里去了。 到了家,顾佑安拿钥匙开门,推门进去,只见院子里摆着两个大车架,车架上的货物已经被卸下来了。 顾佑安对高金道:“这个冬天你们都住在邻山村,一会儿我娘回来了带你们去住下,也不需你们做什么,好好吃饭睡觉养身体,明年开春才用你们做事。” 高金低头道:“遵主子令。” 阿萱靠在姐姐身边,盯着高金看,大声问:“姐姐,他是谁呀?” “他叫高金,以后他就是我们家的人了。” “哇,我们家好多好多人呀!” 顾佑安笑道:“咱们家蒸蒸日上,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 阿萱歪头想,她隐隐约约记得,好久好久以前,他们家里好像也有很多人。 阿萱突然问了句:“姐姐,我们还有一个家?” “我们只有一个家,爹娘身边就是我们的家。” “哦。” 阿萱似懂非懂地点头,随后笑嘻嘻地拉着姐姐去厨房:“娘藏了好吃的,有橘子呀,还有螃蟹,我都没吃过呢。” “那不是螃蟹,那是秃黄油。” “哎呀,娘说的是螃蟹嘛。” 阿萱想偷嘴,可惜好吃的都藏在柜子里,她打不开柜子,机灵地把姐姐拉过去。 小丫头实在馋嘴,缠着姐姐打圈儿,就是不肯走。 顾佑安见锅里还有温热蓬松的馒头,就拿了个馒头撕成两半,姐妹俩一人一半,沾着秃黄油一起吃,那叫一个香咧。 顾稳家来了,一进屋就听到两个女儿在厨房笑,他也笑了起来。 第43章 成交心疼韩掌柜 顾佑安走商顺利归家了,过了两日,顾文卿和田二郎两人也从松江城回来了。 家里人齐全,就着顾佑安带回来的南方特产,顾家请田家,张家来家中相聚,大伙儿热热闹闹吃顿新鲜的宴席。 南京带回来的盐水鸭、梅花糕、板鸭、腌笋做的腊肉包子、秃黄油拌面等等好菜蔬,又有杨婆子的好手艺操持出一大桌南方的菜肴,吃得大家心满意足。 张隐山吃完后咂巴嘴:“秃黄油还是新做的好吃,带回来的到底失了几分风味。” 田二郎给他一脚:“行了啊,故意说出来气我们,小心挨揍啊。” 张隐山灵活躲开,笑道:“真不是故意气你们,实话实说罢了。” 田清德给自己倒了杯雨花茶,问顾佑安:“南方可安稳?” “安稳,我瞧着太湖决堤的影响基本上消除了,今年是个丰收年,当地粮价较去年,一斗米跌了两三文钱。” 唉,若是松江城跟朝廷关系联系得紧密些,也不用担心干旱饿死人。 松江城才多大的地方,才多少人口? 都不用朝廷救灾,只要山海关那里不阻拦,靠着松江城里大大小小的商队运送粮食,就能解了松江城的旱灾。 田清德:“祁王府的人要求商队明年开年就去关内运送粮食,还放出话来,说不须担心过不了关。顾兄,你猜这话是真是假?” 顾佑安抬起头来,她也想知道这事儿的真假。 顾稳道:“我看有六七分真。” “何以见得?祁王跟皇上的关系举朝皆知的差,难道朝廷还会帮咱们?”田清德显然看穿了皇帝爱民如子的虚伪模样。 顾稳笑道:“这事儿有两个关键,一是松江城干旱的事朝廷知不知道?若是现在还不知道,中间就有个时间差。其二,山海关的燕州将军明面上跟祁王不来往,谁知道暗地里……” 话不用说透,在场的人都明白了。 顾佑安细想,若是祁王真能控制朝中喉舌说项,叫朝廷迟一步知道松江城干旱之事,再叫山海关守军做睁眼瞎,运粮这事儿还是稳当的。 “松江城的百姓家里多少有些存粮,又守着绵延不绝的山脉,就算绝收了也能想法子填饱肚子。跟百姓比起来,松江城干旱受影响最大的是东北军。” 还是那句话,松江城终究太小了,人口太少,土地太小,粮食太少。松江城就算是风调雨顺的年份,所得粮食也难以轻松养活一支军队。 东北军和祁王的关系摆在那儿,一旦朝廷断粮,东北军把松江城当作退路是人尽皆知的。 “祁王府推行的都是良策,若是给祁王府十年,朝廷再无法用军队和粮食辖制祁王府,到那时,谁压制谁还不一定。” “可惜了!” 张世南瞥田清德一眼,这厮难道不是因为直言上谏被流放的吗?你一个以忠直传出名声的御史,竟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 “哈哈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田某人因直言犯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