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道上颇有几分天分?” 顾文卿点点头道:“没错,袁将军的小儿子如今是个千户。” “年纪轻轻就是千户,位置也不算低了,若是个真有本事的,以后早晚都会出头。” 话虽这般说,袁家没有袁将军这根顶梁柱,对袁家来说相当于天塌了。 顾佑安回头跟阿月说:“你回府一趟,选一些适合病人养身体的药材食材,赶在午时前送去袁家。” “哎,奴婢这就去。” 晓月走后,顾佑安问大哥:“张衡上任主将也快一年了,你是他手下的副将,你觉得他如何?” “袁将军性子宽和些,只要不是涉及军规之类的大事,袁将军都会对底下人宽宥几分。张将军相比袁将军更讲规矩,这一年来底下人虽然偶尔怨言,但张将军按规矩办事,别人也挑不出他的错来。” “严格治军好处比坏处多,前些日子我暗中去护城军巡视,明显感觉到护城军的军纪军规都比以往好了些。”她和周祈完全赞同张衡严管护城军的办法。 阿萱听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就问:“姐,若不是袁将军因病退下,你和姐夫是不是原本就要袁将军退下去,叫张衡上位?” 顾佑安笑道:“何出此言?袁将军带兵也带得很好,只能说张将军和袁将军各有各的风格。” 多年前周祈受伤时诈出来朝廷安插在松江城里的许多探子,夫妻俩当时没有别的选择,必须用那一批武将,只能杀鸡儆猴,暂时把那些有小心思却不算有二心,又还算得用的武将都压下去。 她和周祈是扮黑脸的,袁将军就是扮红脸的,一压一拉,这些年护城军才会团结一心,战力一年比一年强。 如今么,东北军、燕州军完全在祁王府掌控之中,去年辽东军也收归在手,祁王府已经不是当年的祁王府了,时机已经成熟,改换强力手段约束护城军正是时候。 顾文卿看着安安,这些年,他越来越看不明白妹妹的想法了,也不知道她说的话是真是假。 阿萱冲大哥抬了下巴:“大哥,我成婚你要送点什么给我陪嫁?” 顾文卿笑瞪她一眼:“你问我?家里又不是我当家,我哪里知道该给你什么?东西都在库房里,你看重什么拿走便是。” 阿萱笑着问大嫂:“大哥说的话做不做准?” 段氏捂住嘴笑,点点头道:“只要爹娘答应就做准,你看中什么就拿吧。” 杜氏作势要打她:“松江城里谁家小姐出嫁有你嫁妆单子厚?你真当自己是属貔貅的,什么好东西都要抓到自己手里不成?” 阿萱哈哈大笑,她就是看大哥脸色不太对,故意说来玩的嘛。 顾文卿看阿萱一眼,笑着摇了摇头,阿萱在家里倒是不藏心眼儿,什么都摆在脸上。 儿女们的闲谈都叫顾稳看在眼里,半下午儿子带着孙女孙子去山上玩儿,屋里只有顾稳和顾佑安父女两人时,顾稳道:“你大哥这人还算勤勉,做事也稳妥,只是他不如你聪明,这辈子在你庇护下也就这样了,你别嫌他蠢。” 顾佑安忍不住笑道:“爹,大哥是什么样的人我还能不知道吗?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她大哥不是蠢,只是被教得太过君子,做事中规中矩罢了。要说呢,这些话说出来都是好话,但若是身居高位者,到底差了些手段。 “爹,大哥没学到您的机变。” 顾稳知道儿子的弱处,他叹道:“当初你和祁王成婚的时候我和你娘就为你们以后担心,你们一步步走到如今,眼下看来倒是比皇椅上那位好一些,若是功成那日,你们也别太过抬举你大哥,叫他安生守在松江城吧。”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文卿若是进入权力场,没有他和女儿护着,指不定就遭了谁的道,一家子性命赔进去还会牵连女儿。 “爹,您今年也才五十多岁而已,您以后至少还能再活三四十年,顾家有您看着,出不了事。” 顾稳笑道:“哪能活那么长,活到五六十岁已经算高寿了。” “爹您就不知道了吧,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寿数长短除了看自身有没有好生保养,还要看家里长辈是不是长寿之人。顾家祖上长寿的族人不在少数,您以后定然也是长寿的。” 顾稳笑着拍拍女儿肩膀道:“若是长寿倒是好,爹也舍不得你们娘,还有你们兄妹三个。” “这话说得,您就舍得宁宁、阿行阿阳了?” “自然也舍不得,不过自己生的儿女自己管,他们是你大哥大嫂的儿女,宁宁姐弟三个该他们管。” 说到儿媳,顾稳不得不提一句段家:“我们顾家不是当年的孟家,你大嫂娘家也不是袁家,段大人心里有数。” 顾佑安笑了笑,并不接她爹的话。毕竟,段家好或是坏,跟她又有什么相干? 父女俩在屋里聊了一个时辰,在旁边矮榻上歇午觉的阿元醒了,顾佑安带着儿子就要回府了。 顾稳、杜氏带着小女儿阿萱送到大门口,顾佑安上车坐好摆摆手道:“爹,娘,我们就先走了。” “回吧。” 中秋节过后,松江城凉快了几日,待到九月初六,松江城东面连通山海关和东辽城的官道贯通,忙了大半年百姓们欢欢喜喜归家准备秋收。 九月初八,白阶带着白家人来顾家请期,婚期正日子定在十月初二。 顾家早就准备好了嫁妆,日子定在十月初二倒也不赶,等到九月二十八白家来迎接那日,一台一台的嫁妆从顾家抬出去。除了顾家给的嫁妆外,祁王府陪了十二台嫁妆,跟顾家亲近的田家、张家各陪了四台嫁妆。 顾家嫁女的排场极大,松江城里看热闹的百姓都说,许多年没有看过这么大的热闹了。 送女儿出嫁后杜氏难掩伤感,白氏说笑话哄她,道:“当年安安出嫁也没这么大的排场吧,如今你家日子过得好了,是不是该给先嫁的安安补些陪嫁?” 杜氏擦眼泪笑道:“可别了,她那里的好东西多着呢,只怕看不上我手里这点金银铜铁。” 刘氏也笑着说:“那就留着给宁宁,也就十来年而已,日子也不久,你藏着的那些金银铜铁也不怕生锈。” 宁宁不怕大人打趣,她扑到祖母怀里,说:“您若是想小姑姑了,我赶马车带您去东辽城看她。” 杜氏抱着宁宁心肝儿肉似的喊:“还是咱们宁宁贴心,祖母的好东西以后都是你的。” 段氏站在一旁陪着笑,不禁羡慕起女儿来,她也羡慕两位小姑子,当顾家的女儿可真是好。 何止段氏,松江城里各家女眷谁不羡慕顾家的女儿们? 话又说回来,当不了顾家的女儿,当顾家的儿媳孙媳也是好的。 顾家只有一个儿子成婚多年,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