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午,晚上没有晚自习,穆绵下了课就往家走,院子里香喷喷的。
穆绵一进门就开始喊:“奶做啥了?这么香。”
她隔老远就闻到了。
西西:“老母鸡,太奶炖了汤。”
穆绵:“哪买的?”
穆富贵:“就西西学校旁边的那个小胡同,我溜达的刚好瞅见了,买的人不少呢,好像是从村里拉来的。”
说到后面,穆富贵又小声道:“肯定是谁偷偷养的,一家一家收的话,哪能整这么多鸡来,有几十只呢,我说想要三只小鸡仔养着,他说过两天能有。”
老太太:“胆子真是大。”
穆富贵:“我瞅着现在不咋管了,那些早点摊子不都好好的么。”
老太太:“就怕哪天突然又管了。”
一家子边吃边唠,老太太蒸了米饭,还有两包子。
包子是早上买来没吃完的,中午也搞忘了吃,穆富贵喝完一口汤又咬了一口包子后,略带嫌弃的语气道:“要我说,这包子真的不咋样,馅儿没咱妈弄的好吃,我这两天瞅了,那大哥生意还挺好的,咱要是弄点卖,指定也能卖出去。”
柳双翠也有点心动,她还干得动,当然是想挣钱的,总不能真的靠儿子闺女养着,还没老到那程度。
柳双翠:“这要是被逮住了,不会影响到绵丫她们吧?”
穆绵从饭碗中抬起个头,“不会,最多就是东西被扣,要不回来。”
现在虽然政策还没明确,但已经有苗头了。
等年底政策正式出来后,再加上明年开年大批量知青回城,上面对个体经济都是持鼓励态度的。
穆富贵大咧咧的,“咱少卖点,扣了也损失不了啥。”
他也不是心血来潮,是真的已经溜达观察好些天了,也仔细琢磨过,别看大伙儿摊子小,钱应该是没少挣。
决定要干后,老两口真是风风火火的,利落得很,没过两天便买了一个三轮车回来,还有一些蒸笼夹子啥的。
也不光卖包子,老两口还想一起整点鸡蛋糕卖,柳双翠做鸡蛋糕很有一手,比供销社的好吃多了。
这两样弄起来也不算麻烦,刚开始嘛,就得整点简单的试试。
又过了两天,两人大早上麻利地骑着车子去了街口,比家里三个上学的人早出门很多。
穆绵上午有课,完全不知道她爹妈卖得咋样,等中午回来,她一进家门就被穆富贵拉了过去,“猜猜我跟你妈一上午挣了多少。”
穆绵一看她爹这眉飞色舞的样也跟着乐,很配合,“多少?”
同一时间到家的聂思慧跟着凑了过去,“五六块?”
穆富贵一脸骄傲地摇头,“再猜。”
穆绵:“十来块?”
穆富贵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去掉面粉鸡蛋那些成本,有十五块五!我跟你妈今天整少了,明天多弄点,指定能卖更多。”
聂思慧:“这么多呢?!”
要是能长久做的话,算下来一个月好几百块了。
穆富贵小声,“那可不嘛,怪不得都在悄悄摆呢,买的人也老多了。”
大城市,有钱人是真的多。
穆绵朝她爹竖了两个大拇指。
厉害了呀,她这生意还没做呢,她爹妈已经先一步开始了。
第163章 学期结束。
因为有了开门红,老两口接下来几天更加干劲十足。
纯收入从最开始的十五块五到后面能维持在二十块左右,不管是鸡蛋糕还是包子,都卖得很好。
尤其是包子,买过的都说馅儿香得很,面皮也软和。
老太太调的馅,那当然是没话说的,要不之前穆富贵同志嫌弃外面买来的包子不好吃呢,都是被老太太养刁了嘴。
鸡蛋糕小娃子爱吃,大人觉得这东西不顶饱,更爱买大包子。
不过这年头,舍得在外面买东西吃的,那肯定都是家庭条件不错手里有余钱的,这种家庭小娃子基本上也是吃得好穿得好。
所以一般大人买包子的时候,见鸡蛋糕也香得很,会顺手跟着买个一斤半斤回去给家里的小娃子当零嘴吃。
一个二个都搭着买,两样就都卖得很快。
更何况,偶尔还有北北心心两个娃子在旁边当活招牌。
刚开始的时候,兄妹俩对于早上起来见不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这事儿就很是不习惯。
要知道,穆绵她们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带孩子的时间少,兄妹俩大部分时候都是穆富贵在带。
他喜欢带着孙子、外孙女在外面闲逛,两个娃子也喜欢跟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