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穆麦穆苗姐妹俩还在上高中,高考才是头等大事儿,穆兴隆夫妻俩不可能不管闺女们。
最后是穆晚表示她想去试试,这事儿得到了全家的一致赞同。
那个十五岁就靠自己找到了帮厨这活儿的小姑娘,如今已经快二十七岁了,七六年一月份的时候,穆晚和比她大一岁的殷承福自由恋爱结了婚。
七七年三月,她生了个小男娃,叫殷睿聪,小名枣枣。
快两岁枣枣的属实是有点分量,胖乎乎的,名副其实一个胖墩墩,比心心和北北还结实。
除了吃得好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小孩儿像极了他爹。
殷承福就是一个白白胖胖脾气很好的男同志,憨厚憨厚的,两人自由恋爱完全是因为能吃到一起去。
用长辈的话说就是,都长了个吃脑袋,两人天天脑袋一挨,别的都不想,就琢磨这东西咋弄好吃。
殷承福家里条件还可以,他爹在国营饭店当大厨,他自己也有手艺,跟着进了国营饭店工作。
小夫妻俩平时日子和和美美的,都有工作,就一个孩子要养,没啥压力。
但人嘛,要有上进心,尤其是家里人都在往前走的时候。
她们这工作跟屠宰场的工作很像,都是那种福利好,能往家扒拉一些东西,但是工资有上限的。
干个几十年,干到头也就那么多。
最重要的是,小夫妻俩都有手艺,穆晚可以说是全家所有小辈里手艺最像老太太的一个。
不过这事儿急不得,小夫妻俩都还有工作,短时间内走不掉。
所以这次还是大大小小九个人一起回首都。
一家子都商量好了,等穆富贵老两口那边把店开起来,先瞅瞅看是啥情况,要是生意好,很有搞头,穆晚小夫妻俩再过去。
枣枣也一起带着,老太太可以帮忙看着,两个孩子是看,三个孩子也是看嘛。
而且枣枣真的是个很好带的娃子,不仅长得随他爹,脾气也随他爹,有吃的就不闹腾。
年后的日子就在这样那样的商讨闲唠中度过。
转眼间元宵节便过了,寒假也没剩多少了。
大大小小一行人坐上了回首都的火车。
第174章 铺子敲定。
回首都这一路没发生什么事儿,除了在车站的时候有点挤以外,其他都顺顺利利的。
候车室确实是比从首都回来的时候还要挤些,这来来往往的人里,除了大学生外,返程知青也占了一小部分。
今年这一年,政策在逐渐放宽,大部分知青都能回城。
车站挺挤,上车后好了很多,卧铺车厢位置是固定的嘛,就那么多个。
几十个小时过去,转眼到了十四号上午,九点多的时候,从省城出发的火车停靠在了首都北站台。
终点站,人真是相当的多,下个车都挤来挤去的,今天天气倒是不错,不咋冷。
大大小小一行人刚到出站口呢,等在那里的闻谵和穆卓便迎了上来。
心心伸手要闻谵抱,奶声奶气的,“爸爸,你和大舅舅等多久啦?”
差不多快一个月没见,小丫头还是挺想她爹的。
闻谵接过闺女,“没等多久,才刚到了一刻钟。”
说着,闻谵把闺女颠了颠,“好像重了点。”
穆绵:“有吗?感觉跟之前没差。”
她倒是重了,没秤她都能感觉到,过年窝着不动就是容易胖。
心心小脸鼓鼓的,“是长高啦。”
闻谵笑了一声,“回去给你量量。”
旁边,穆卓已经把自个儿老爹手里的行李接了过去。
西西:“妈没来呀?”
穆卓:“她懒得跟着跑,在家收拾呢。”
北北窝在柳双翠怀里,“我可想妈妈呢,老想了。”
穆卓啧了声,“不想爹是吧?”
北北显然是个诚实的小男娃,憨憨道:“也想,但是没有想妈妈那么想。”
说说笑笑的,一行人走到路边坐上了两辆吉普车。
一个多小时后,车停靠在了安奉胡同,家里聂思慧都拾掇好了,大伙儿上午就歇一歇,顺带整理行李。
这次回来也是大包小包的,穆绵带了不少山货,都是给亲朋好友的。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石小莲和柳焱回了学校,虽然还没到开学时间,不过宿舍门已经开了,不少学生都会提前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