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别看外面小摊子小铺子多,绝大部分人心里还是觉得铁饭碗才是最保险的,这也正常,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嘛。
穆二姑三姑那边,小辈们也都各有各的路,有读了专科的,八一年年初就分配了,三年制嘛,都工作快一年了。
也有在搞小生意的,都挺不错。
说完家里人,朋友这边能说的也有很多。
首先当然就是石小莲了,她不出意外的,没参与分配,为此学校老师还找过她好几次,她成绩好嘛,参与分配的话有很大程度能留在首都。
不过老师劝没用,她不仅没打算去单位工作,甚至没打算留在首都。
以后怎么样不知道,起码暂时是没打算的。
她计划毕业证一拿到就动身去广城,这里面当然还有不少穆绵的因素在。
两人之前就讨论过,这生意从哪方面入手,倒买倒卖这事儿吧,说到底它是有风险的,小打小闹可以,大了就容易被当典型,要挣大钱还是得搞正经事儿。
早在大四上半学期的时候,两人就已经有方向了,起因是聂思慧和她同学,也算是大学四年最好的朋友乔言心同志一起捣鼓出来了一种护肤品。
刚开始散卖的时候其实不咋好卖,东西当然是好东西,但要上脸嘛,顾客不是很信任,尤其是年轻女同志,想买但是又怕不安全。
穆绵之前就想从这方面入手,化妆品护肤品这一块儿,市场真的相当大,几人一合计,干脆办个厂,一点一点慢慢来,她们有技术有钱。
现在要办厂的话,还是广城那边政策更宽松一些,北方政策不算明朗,条件也更加严格。
刚好,乔言心也是广城人,而且向学文已经在那边站稳脚跟了,有熟人在也能有个照应。
向学文现在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广城,偶尔会抽时间回省城那边看看孩子和媳妇儿。
他动作快步子迈得也大,早一步盘下了一个厂子,当时钱不够,穆绵和石小莲都给投了一些,也不能说是一些,好几万呢。
合同当然也是签了的,不止一份。
因为向学文他不止捣鼓了一种东西,好多地方都要钱,糕点的厂子他已经办起来了,盘下来的小厂子是做服装的。
除此之外,向学文有一个关系好的同学在珍珠培育站工作,有专业技术人员在,他还计划搞一个珍珠养殖厂出来。
他那糕点生意穆绵没参与,服装厂和珍珠养殖厂穆绵都有一定股份。
服装厂不仅有投资的占股,还有管理占股,现在广城那边服装厂可不少呢,最后能存活下来的是少数。
款式不够新颖好看,管理不到位的话,再过些年,这厂子估计就开不下去了。
论眼光论管理,穆绵都是顶顶好的。
珍珠养殖她不懂,所以和石小莲一样,只占投资的股份。
向学文在广城各种折腾的同时,向学武在省城那边也整了一个糕点小作坊,兄弟俩各忙各的。
哦对,向学武也没参与分配,他跟穆承兄弟俩合计过,养殖场开在大队的话,受限的地方还是太多了。
因为远嘛,订单不好拉,现在来买鸡鸭鹅的大部分都是公社还有县里的,省城没有。
他计划在省城周边整一个,也不弄大,先慢慢来,以后看情况可以把大队的养殖场挪到省城周边来。
向学武忙忙碌碌的时候,许乐乐已经把去首都这事儿提上了日程。
不过不是调职,她是来参加活动的。
文娱这块儿,这两年也是飞速发展,首都电视台这边搞了一个新秀歌唱大赛,面向所有人的。
许乐乐已经过了三轮筛选了,就等春节过完来首都了。
不过这会儿还早,元旦才刚过呢。
第183章 一九八二。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号,礼拜六。
外面飘了一点小雪,天气不算特别冷。
首都大学的校园里,人很多,都是忙着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复习的,期末考试周快来了嘛。
不过这跟穆绵她们这一届没关系,临近毕业,答辩早就结束了,剩下的就只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经济系今天照毕业照,拢共就两个班,一班照完二班照,然后再合照一张就算完事儿了。
四年的同窗生活,临了临了还挺舍不得的,照个相都是你搂着我,我勾着你。
二班的同学们先在旁边等着,一班五十多个人站成好几排,照相师傅‘咔嚓’一声响后,大伙儿脸上的笑意不仅没收还更浓了,吵吵闹闹的。
“师傅再来一张吧,咱再摆个时髦的姿势。”
“对对对,再来一张呗,我刚好像闭眼了。”
“别说,我好像也闭眼了。”
“行不行啊?咋还照啊,我们班还没照呢,差不多就行了嘛。”
“嘿,胶卷钱又不要你掏,咋还舍不得上了。”
“这是舍得舍不得的事儿嘛,分明是你们磨叽。”
“话可别说太早啊,一会儿看看你们班磨不磨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