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6章(1 / 2)

说着他还给盛世使了个你懂我懂大家都懂的眼色。

盛世稍一想,便明白了。

朝廷让各城镇分开收拢难民,每个城镇分得的数量并不算太多,估摸是打着让各城自己出粮的算盘。

对于陈县令来说,平白无故多出来这么多张嘴,几乎就是挖他的肉,肯定是不能按干饭的粮来算的。

只要饿不死就行。

即便不满,但对着一个听令送人来的衙役,也没什么好掰扯的。要粮,也得找陈县令要去。

人既然来了,他也不舍得将人退回去。

“行了,这些粮我暂且收下。只是劳烦你回去给陈大人带句话,就说人若是饿疯了,我一个里正势单力薄可是管不住的。

只是一个半月而已,相信陈大人不会言而无信,此后这些人便归我管,不用陈大人再费半分心神。”

赵衙役讪笑两声,不明白这人怎么敢威胁陈大人的,只能嘴上先应下。

“如此我便将人交给里正您,回去向大人复命了。”

送走了赵衙役,盛世便让石村长和周管家他们将这些新来的难民安置在河对岸。

说是总数三千,其实孩童占了半数以上,年满十六都算是大人了。

三千人的队伍里,青壮年不足四成,大部分是爹娘带着三四个孩子,上头还有一两个老人。

也有一小部分是母亲带着孩子,细问之下才知道,家里男人嫌他们是累赘,便半路将他们抛下,投奔去了其他地方。

若是盛世不管,这样的年岁里,还不知道这些孤儿寡母会经历些什么。

石村长也算是熟手了,帮着统计各家各户的人数,最后忍不住凑到盛世跟前说:

“里正大人,我怎么觉得这里面的孩子有些过于多了?”

在石村长看来,孩子是算不得劳力的,也干不了什么活。等这些孩子长大能干活,还不知道要几年呢。

所以他更希望来的是青壮年,这样垦地耕种也会快上许多。

盛世扫了一眼,这些人里的孩童确实异常得多,很明显陈县令在收拢难民的时候,特意筛选过了。

陈县令压根就没打算让这些难民在广武扎根,也不指望他们在这边垦地耕种。他的目的就是不违抗朝廷命令,随随便便将这些人养一个多月,别饿死就行。

到时候这些人想去哪去哪,朝廷总不能让他们一个小县城养他们一辈子。

而孩子也是算在朝廷分配的三千人配额里,孩子越小吃得越少。尤其是那些还抱在怀里吃奶的,也算了人头,但却可以省下一人份的粮食。

对此,盛世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论年龄大小,都是一条人命。

况且他以后安排的工作,也不是非得重劳力才能干,带娃的女人也能赚钱补贴家用。

人人都能自食其力。

“无妨,周管家那边带人继续给他们做登记,你带着村里的妇人,先帮他们解决吃饭的问题。一切等吃饱了再说。”

虽然陈县令不做人,也懒得为他们登记户籍,但盛世却不同。这些人来了,便是他祖安镇的百姓,一个个都得登记造册备了案,以后谁也别想跟他抢人。

盛世说的吃饱,便是将陈县令让人带过来的十日粮食,直接取了三成出来,做了一顿实实在在的干饭。

难民们四处流浪了一月有余,终于在今天吃上了馒头。虽然只是粗面,那也是往日的稀汤寡水所不能比的。

不少人咬了第一口馒头后,就忍不住落了泪。

甚至有天真的孩童问他家大人:“娘,以后我能天天吃这个吗?之前的汤,喝完肚子里都是水,走路都能听到水在响。”

他的母亲抹了下眼泪,赶紧斥责他。

“胡说什么呢,那是朝廷发的粮,哪里都是水了。以后这话万不敢再说了。”

惹恼了大人们,他们日后怕是连稀汤都喝不上。

家中大旱,颗粒无收,接下来的几个月是最难熬的。若是没有朝廷接济,他们哪里有活命的机会?

盛世过来看看大家吃得如何了,没走几步就听到了母子两的对话。

他脚步一顿,抬头扫视全场,只见所有人都紧紧地抱着分到的馒头,小心翼翼护在身前,生怕被人抢了去。

有些人小口小口咬着,生怕吃太快一会儿忘了馒头的滋味。也有人大口嚼着,怕吃太慢回头被人抢了去,得不偿失。

人间百态,尽是心酸。

他转身让人去将村里的牛车拉过来卸下。

等到牛车卸在众人面前的空地上。盛世脚步一跨,便上了车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