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静候殿下佳音了。”林戈退下后,傅临睿身边的谋士当即上前。
屋内烛火一夜未灭。
次日一早,傅临睿亲自打开城门,迎阿木泰入城。
远在京都的傅临舟听闻消息,气得在朝堂上大发雷霆。
建元帝本就有了中风的征兆,傅临舟直接将西北失守以及傅临睿投降了阿木泰的消息丢到建元帝面前。
建元帝一气之下两眼一瞪,再被救回时已经口水横流人事不知。
第82章
虽然只是废太子, 但傅临睿的投诚还是狠狠打了大凉朝廷的脸面,傅临舟一天十多封檄文地骂傅临睿不是个东西。
一开始傅临睿还忍着,后面也跟着发文与傅临舟对骂。让人唏嘘的同时, 也让戎人看了笑话。
戎人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在拿下兴城之后便继续一路往东、北两个方向推进。傅临睿投靠了戎人, 自然将自己划到了戎人阵营。
他虽然被废,但还有些得用的人跟在身边,于是他们便成了戎人攻城掠地最好的向导。
虽然不能得知每个城的城防部署,但守城将士有什么弱点他们还是门清的。
除了边关将士有对战戎人的经验外, 中原腹地大多士兵此前连戎人都没见过。他们先是听闻戎人有泄恨屠城的嗜好,还有传言戎人喜欢生啖人肉, 后又直面戎人大军发现实力确实悬殊, 加之还有废太子以及归降戎人的官员当说客,不少城也跟着放弃了抵抗。
傅临舟最终也没有采纳派大将出去收复失地的建议,只收缩人手严阵以待。只是虽然京都有数万大军保护, 但傅临舟依旧心慌不已。
若戎人真的围了京都,就算他们能撑住,也得有人来救援,将戎人赶出大凉才是。
但南边在混战,根本无兵可调,西北又全面沦陷。这时候突然有大聪明提议:
“殿下,戎人彪悍,整个大凉只有宋将军和十一殿下有能力抵挡戎人铁骑。不若召他二人回来保护京都赶走戎人?”
当即有人反对,“开什么玩笑,若是将西陉关和居洪关守军调回,那我大凉北部防线岂不是形同虚设?”
提议那人当即跳脚,“现在都什么时候了, 还考虑西陉关和居洪关?戎人都已经拿下西都,眼见就要打到京都了,西陉关和居洪关还有守的必要吗?”
“你的意思是,为了一个京都,就要将黄河以北全数送给戎人?”
“什么叫为了一个京都?京都是我大凉根基所在,如今陛下昏迷不醒,你我身为大凉臣子难道不该为陛下分忧,守好陛下守好皇家吗?还是说你要背弃我大凉吗?”
“我何时说要背弃大凉了?你莫要给我扣帽子!”
越是危机,朝堂上越是骂架不断,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算盘。
好在傅临舟还没有彻底昏了头,他明白现在只是西北失守,他们还有办法补救。若是西陉关和居洪关丢了,那大凉也差不多要完了。
傅临舟的心腹提议道:“如今戎人从西北进入大凉,那只要将戎人几十万大军彻底截断在大凉境内,那这些人便成了瓮中之鳖。我们只需要逐个破之,他们便连逃回草原的后路都没有了。”
其他人一听还真是这个理。
戎人包围京都,他们成了瓮中之鳖确实令人心急,但是把目光放远,以中原为棋盘,那戎人便是瓮中之鳖。
“那如何才能截断西北戎人的退路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傅临舟,傅临舟看了半晌地图,最终下令,令并州州牧林明辅率三万人突袭榆城。
以众人预估,虽然戎人有二十万,但他们战线拉得太长,最开始占领的榆城定然没有多少守军。
林明辅算是傅临舟手中最后的兵力了。
既然是突袭,那这道旨意就是秘密送到林明辅手上的。
林明辅当即点兵准备出发。而这三万人一走,整个并州几乎就没了兵,各城守兵已不足五百人,还都是些老弱病残。
消息从晋阳传来的时候,盛世惊得直接站了起来。
“晋阳守军全撤了?”
前来送信的是常北,也是镖局如今的大管事。常北急切道:“三日前走的,不知道去了哪里。”
戎人途中并不是没有遇到抵抗,但他们也不硬攻,而是采用迂回包抄的形式,阻断他们所有的求援。
“前些日子西面的春项也失守了,如今戎人距离晋阳不足两百里,我怕戎人一路扫过来很快就要到晋阳了。”
如今戎人如蝗虫入境,从西北蔓延到了中部。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南面在打仗,千江以南他们肯定不会去的。
他们要的便是秦岭淮河以北所有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