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买活 > 买活 第8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买活 第88节(2 / 2)

这种纯粹的大瞎话,有几个人会信?而且童奴儿和黄贝勒都不赞成自认华夏子孙,废除八旗议事制度,金人立国不过二十几年,其余部族有些依旧野性难驯,他们能够统一奉童奴儿为主,绝不是因为华夏子孙这些瞎扯淡子,而是因为大家都是金人后裔,说着一样的建州土话,这一点上报纸倒是说得没错,统一的语言是文明的标志。现在九成八以上的建州人都不会说汉话,要是被他们知道,皇帝忽然间变了性子,说自己是华夏人了,好家伙,这可了不得,非得造反起来了不可!

这也不是办法,那也不是办法,该怎么办呢?

屋内又陷入了沉寂之中,童奴儿慢慢地抽着烟斗,望着墙角炕尾的悠车,他还不算太老,几年前还能让福晋怀孕,他的第十六个孩子就曾在这个悠车里大声哭泣,这悠车童奴儿一直没有让人撤掉,它仿佛能给他带来一股力量,提醒着曾做过汉人义子,童家赘婿,十九岁便被迫在险恶的辽东边境逃生活的建州汉子,他还没有老,他还能见到大业成就,实现先祖的事业,甚至还要比先祖更为辉煌。但现在,童奴儿忽然觉得自己老了,他以前总有办法,但现在,他实在想不到办法了。

“自打去年,买活军的丧门船去了东江岛,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叛逃的贱民阿哈,像是大老虎身上的血口子,狮子口的船,就像是大老虎身上咬着的一条毒蛇,现在,毒蛇把血口子越拉越大,血越流越多,老虎也受不了啦,它衰弱啦!”

他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斗,声音也仿佛被烟熏过,显得十分老迈,“该怎么办呢,回老家去吗?可老家又该怎么过日子呢?买活军的报纸说啦,天气还会越来越冷,咱们那疙瘩本来就能冷得冻死人,也是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了,才有这么多兄弟们跟着一起干,走到了今天。”

“就因为一篇文章,多少年的基业,难道就这样没了?不是打没的,不是天灾罚我们,灾没了,而是被一根笔杆子,写没了?”

实话说……买活军的文章之所以有用,正是因为现在没人敢和他们打,范辉斗嘴唇微动,但还是没有说话:买活军的船,在大海上开来开去,运人,运粮,运煤,难道就没有海盗觊觎么?难道那些海贼不来抢么?为什么不但不抢,反而还《勒石合约》,投入买活军麾下?不就是因为没人愿意打吗。报纸上说得明明白白的,什么一艘俘虏十艘,什么和岛一样大的船,他们倒愿意相信这是假的,可偏偏那船,太多人看着了,各方面陆续传回来的消息,还真就不是假的!

这天下间怎么就突然多了个买活军呢!

这该灾殃的谢六姐!

他心底不住地埋怨着,强忍着叹息的冲动,又转动着脑筋盘算了起来: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就说该怎么办吧?再不是办法,那也得拿出办法来啊。建州贼不行了还能退回他们的白山黑水里去,那他们这些从贼的汉人该怎么办?真按文章上的说法,那就是叛国华奸,罪该万死……他可不想死。

“范辉斗,你来,给袁将军写封信。”

正当范辉斗绞尽脑汁地为自家和建州贼划算着生路时,他听到了童奴儿苍老声音的吩咐。“请他转呈敏朝皇帝,就说……就说我建州金人,志向仅仅是自保,绝不会踏入山海关一步。”

“所占据之地,和敏朝广大国土相比,不过九牛一毛,请敏朝皇帝开恩,赐予我安身活命之地,我若踏入山海关一步,必如失翅苍鹰,永远坠落,不得安宁……”

“再说买活军主谢双瑶,狼子野心、巧言令色,占据福建道、鸡笼岛繁华之地,已有地盘,已经胜过我辽东建州,又挑拨我两国关系,心思很坏!还说什么道统,更是阴险至极,实在是敏朝的心腹大患。”

“我愿与朝廷修好、停战、通商,释放辽东汉民,入关内谋生,在买活军被剿灭以前,我与敏朝,绝不开战,如果大敏皇帝宽宏大量,信任我这个罪人……我们建州金人,愿意借兵渡海,为王先锋,攻打买活军!”

.

第184章 首辅气死了!

砰——叮——当啷啷——

一连串清脆的破碎声再度从书房传来, 让正走进内院的几个中年官员都是一怔,不由便将眼神望向了前头带路的管家,“进忠老弟, 这是——”

“正读报那!”

中极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如今的内阁首辅叶台山平日里最为信任的管家叶进忠,脸上也是一片愁云惨雾,勉强咧了咧嘴, 低声道,“自打泉州消息传来后,便没睡好过,今早刚收到线报,榕城陷落……唉!”

“榕城也陷于贼手了?!”

“阉党误国!阉党误国!”

几位官员顿时也都大惊失色了起来——无怪乎叶进忠是这副模样,而一向精于养气功夫的首辅大人,也罕见地摔碎了杯子。毕竟榕城可是叶老首辅的老家,就如今叶家一族也有数百人居住在榕城朱紫坊芙蓉园中, 虽然按买活军一贯的作风, 似乎不至于把叶大人杀成绝户, 但榕城陷落得如此轻易,而一家人又生死未卜, 毫无音信, 叶大人心里又如何好受呢?

“这群阉党, 狡诈之余,又如此贪婪轻信, 真是轻佻小人!”其中一个性格直爽的官员, 忍不住就愤愤地责骂了起来, “公然兜卖所谓奢物, 又引买活军运送辽饷, 自以为得计, 实则何异于开门揖盗?这下好了!辽饷把柄被捏在手中,今日食五城,明日食十城,何日能止?这一次我看他们不把整个福建道和之江道吞下是不会罢休的!而我朝廷,镇日纷争,连一封呵斥的诏书都发不出,为的只是辽东一线暂时的安稳,这与六国贿秦又有何异?”

“祚昌,还是小心些说话!”这个大胆敢言的年轻官员便立刻受到了呵斥,“小心招来祸事!”

即便在首辅院子里,似乎也不能安心说话,院子里于是一下又安静了下来,叶进忠看了看月色下这几个官员的面孔,无声地叹了口气,一边摇着头一边叩门道,“老爷,卢大人、左大人、王大人联袂来访。”

“请进来吧。”屋内传来了有气无力的声音,卢、左、王三人对视一眼,各自都调整着面部表情,相继走进书房,叶首辅并不在外间,而是在里间贵妃榻上斜靠着,几个小厮正为他揉太阳穴捶腿,见几人来了,他也没有起身,只是声音低微地道,“报纸在桌上,你们先看,看完了再议。”

说着,便闭目假寐了起来,过了一会,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也不知是真睡着了,还是只抓紧时间做短暂的休息,以便一会儿议事。

叶首辅年事已高,精力有些不济,议事时,时常需要小憩,众人习以为常,并没有被怠慢的感觉,走到长几上一看:三期报纸都来了,这是二十来天内京城第一次收到南方的报纸,没想到一来就是三期,看来传递这三期报纸的信使,还真是都被卡在临沂——前阵子临沂山洪暴发,冲毁了道路,快马走陆路的使者反而都被堵在该处,直到山路修通了才能前行。而后头不知道前头的消息,一期期可不就都堵在那里了。

二十多天,其实也不算是太慢了,但和一般京城收报的速度还是不能相比,如今买活军的报纸已是和锦衣卫的密报折子一道送入京城,锦衣卫折子从前一般是一旬一次,如今之江道的锦衣卫因此特意更改了递折子的频率,七天一次,在陆上快马运送,大约八日能到京城,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意外,京城这里也是以七天一次的频率,阅读着八天前的报纸——消息也还是挺新鲜的。

再考量到买活军的报纸汇编也需要时间,他们收到的时事报道,大约都是半个月以前发生的事情,这其实已经很快了,即便是锦衣卫的折子,也做不到这样的时效——锦衣卫收到消息之后也需要时间汇编整理,除非是‘买活军出兵泉州’这样的大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否则送来的折子大约能反应一个月以前的消息,便已经不错了。

这个速度,从古到今,是被大家所习惯的,一场战争至少也要半年到一年的功夫,不论敌我双方,都需要时间整编队伍,筹划补给、运送粮草,至于说攻城守城……一场仗打个一两个月那也非常的正常,尤其是攻城这边,没有半个月一个月,把城市团团围困,断了城里人的粮草,那是很难破坏城门,把这座城打下来的。

但大家也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买活军从来不遵从这种速度,买活军做什么事都非常的快,他们说要运辽饷,便当真是准点足额地运到,让辽东的战局大有缓解,他们要收纳辽东百姓,登莱便立刻可以望见远方天边帆影处处,无数流民从自己的家乡,从建贼的庄子逃到狮子口,逃到东江岛,或者被暂时安置到高丽去,或者是立刻就被接走……不到一年时间,辽东原本逐渐危急的局势,竟一下企稳了!朝廷也一下从喘不过气的辽饷中恢复了过来,甚至久违地感觉到了一种阔绰!

是,这种感觉是可以用阔绰来形容的,仅仅是辽饷这里缓了一手,财政便有余力减免动荡不安的川蜀、关陇等地的赋税,并且对关陇等地派出得力的钦差大臣赈灾——总算是有钱赈灾,而不是只能阴阳怪气地在奏折里说什么‘奈何饥民不明大义,不肯原地就死’了。求活是每个人的本能,能赈灾的钦差谁不知道?但没钱没粮的,到了那里也只是干着急,只能准备镇压必然的起义,除了在奏折里说几句怪话,还有什么办法呢?

去年关陇依旧旱得厉害,但这一次朝廷至少可挤出一些扎实的粮米,并交给帝师孙大人前去赈灾,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去年秋后闯贼少见地没有怎么闹事,家家户户都忙着种土豆——这东西是买活军那里传出来的,虽然买活军也在报纸上解释了为什么不能自留种,但同一篇文章里也介绍了土豆的产量,以及耐旱、耐寒的特性……快饿死的老百姓,哪管这么多?报纸上谈到土豆没有多久,便有祖籍关陇的官员,派人乔装进入买活军霸占的领土,买了上千斤土豆,也不管大小,反正都当种粮看待,千辛万苦地送回了关陇去。

在如今的天下,信息的传递,几乎仅限于城市,村子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到现在还在过万历年的还有很多,但新作物和新技术的传播,又比信息在城市间的传递快了太多太多。那篇和土豆相关的文章,几个月间就连山沟沟都贴了,百姓们口耳相传,几百个大钱买一个土豆也是愿意的,凡是有炕的人家至少都买了一个,在炕上渥着,小火烧着,把芽闷出来,再分开种植,硬生生地是用炕温养了更多的种子——有了这个盼望在,去年闯贼闹起来的声势都没那么大了。

到了今年,三月里许多人就分了一两亩地,种了土豆下去,只要土豆真如买活军所说,一亩地能产个三千斤——哪怕是一千斤也好哇!今年便是还那么旱,至少,至少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吧……

一个买活军,还未归顺朝廷,却已有了盘活全局的味道,各处都显得滋润了起来,没有从前那么局促了,那段时间,阉党是很得意的——这不是他们与买活军勾连,焉有如此振奋中兴之势?而西林党人们相聚之时,则多数只能酸溜溜地议论着谢六姐的短视——竟真被阉党给哄住了!真因为朝廷缓过气之后,不会收拾他们吗?

直到买活军收服鸡笼岛十八芝的消息传来,朝廷众人才仿佛从短暂的美梦中清醒了过来:十八芝也是久已成名的人物,谈到东南海域一次,便要头疼一次,对他们的招抚也是西林党和阉党罕见没有对抗的一个决策。如今二贼并为一贼,这显然是个极为不祥的信号,如此一来,鸡笼岛、长溪县在海峡两侧彼此呼应,俨然是钳制住了这条水道,而不论是天港水师南下,还是福建水师北上,都不再如为从前那样从容了,在通过水道时必须时刻防备敌袭,完全失去了主动。

朝中明白事理,尤其是对海务有一定见解的众臣,都在酝酿奏折,提醒朝廷要对这两家反贼进行离间,不能让其有时间磨合归拢,更有人猜测郑天龙又要娶一房夫人了——他和谢六姐联姻,倒也算是珠联璧合。若是放任二贼合流,恐怕一年半载之后,福、厦局势,将更加恶劣,甚至有被吞并的可能!

只是,任谁都没有想到,买活军的速度居然会这么的快,快到奏折还没有来得及发,快到叶首辅还来不及暗示家人们进京探亲,买活军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傲然借旱灾为名,出兵泉州,而且……而且仅仅是这么二十多天的耽搁,三期报纸,一期一篇新闻,只看第三期的战果汇报,就已经把泉州打下来了!

考量到现在军队出征在外,买活军的战报要送到他们的地盘内,化为文字再加以印刷,这速度总是要比烽火战报来得慢,打下榕城的消息,或许是要下期才会见报,京城这里就要半个月后才能看到报纸,谁知道半个月后,买活军是不是连漳州一带都已顺手拿下,并占据福建全境?卢大人等人急急翻着报纸,由于情绪的极大激动,都是一阵一阵的晕眩,先看买活军解释出征理由的第一份,不过嗤道,“狼子野心、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荒谬之至!”

待到拿起第二份《政权、国家、文明、正义性》时,先是茫然不解,寻了眼镜去看编辑注解——书房内的气氛,极为紧张沉闷,否则恐怕是有人忍不住要说一下的,从上几期起,《买活周报》仿佛便换了编辑了,这个新编辑笔锋简洁、学识广博,很多注解都做得的确有水平,很能解释读报时的疑问。

看完了小字印出的标题注解,他们这才能明白标题的意思,至于是勃然大怒、斥为荒唐,还是若有所思、沉默不语,这就各有不同了。

再看正文,也是惊讶不已——这其中所有的叙述角度,都是前所未闻的新奇话语,卢大人一边看,一边就忍不住冷笑道,“好大的口气!什么政权、国家,这是她这装神弄鬼的女流之辈能够妄议的?僭越!”

至于之后的华夷之辨,他倒是保持了沉默,并未驳斥,眼珠转动着,似乎也在寻摸着其中的滋味,而他身边的王大人,别看他刚才在院内放胆直言,但看完了通篇文章,却都是不发一语,左大人则怒发冲冠,对这篇文章不屑一顾,几乎要将其揉成一团方才能够解恨,“荒谬至极!如此谬论也敢印为铅字?实在是亵渎了这样的好纸张!”

他重重地拍了拍案头,不顾手掌红肿,叫道,“如此混淆尊卑、蛊惑人心,以所谓文明大义,为反贼张目者,实为我道大害,首辅大人,诸位同僚,我等万万不可坐视这贼子与阉党继续勾搭坐大!”

一时间,几人都抬起头来,便连里间的叶首辅也睁开了眼睛,左大人在屋内来回踱步,愤慨地喊道。“此贼之害,更有胜于建贼者!”

“建贼,无非疥癣之疾,而这青头贼,法理完备,自成一派,实为我等心腹大患!若被此贼坐大,只怕我道覆灭不存,天下暗弱,再无星月,重回长夜,也未可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